海倫?布朗:80歲的Cosmo Girl
1965年; 當海倫布朗出任Cosmopolitan雜誌主編時,沒有人料想這位瘦弱的女子將一份連年虧損的文學雜誌一舉締造成為全球最知名的傳媒品牌
提起Cosmopolitan這本當今世界最為暢銷的女性雜誌,人們總是將其與海倫·布朗(Helen Gurley Brown)的名字聯絡在一起——她在擔任主編的20年間給Cosmopolitan雜誌帶來了巨大的商業成功,使之成為全球銷量最大的五家雜誌之一,甚至引領了女性主義文化的潮流。1985年,海倫以國際版主編的身份,領導Cosmopolitan向北美以外地區拓展市場,如今該雜誌已擁有50個國際版本,讀者遍佈南美、歐洲、亞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作為獲得“美國終生成就獎”榮譽的第一位出版界女性,海倫·布朗被美國人稱作“傳媒史中的傳奇人物”。近日,《環球企業家》在埃文斯頓市採訪了她。
暢銷書一夜成名
海倫·布朗與Cosmopolitan雜誌的淵源始於一本1960年代初的暢銷書《性與單身女郎》。“我在40歲以前從來沒有寫過任何出版物,這本書改變了我的生活,”海倫說。少女時代的海倫·布朗,因為貧窮,在大學只讀了一個學期,18歲就開始打工做秘書,後來擔任一家廣告公司的創意企劃。
30多歲時,海倫越來越擔心哪天自己會丟了工作,於是總希望有一個創意來“保住飯碗”,她想到了寫書。
《性與單身女郎》講述的是海倫生活中女性朋友的經歷與感受,基於她們真實的故事,海倫向年輕、單身的女性讀者提供職業發展、戀愛生活、時尚娛樂等方面的建議,整本書傳遞了一種“婚前的生活該是如此美妙”的資訊。在一夜之間,《性與單身女郎》成為全美最暢銷圖書,被好萊塢購去版權改編拍成電影……
“我的第一本書出版成功之後,新的問題出現了,”海倫說。她每天收到成捆成堆的讀者來信,大批女讀者向海倫提出各類問題,如何一一回復她們的提問成了令她頭疼的事。
這時海倫的丈夫、電視製片人戴維建議她創辦一本雜誌,用它來回復所有讀者來信中的問題。隨後,布朗夫婦開始向出版界遊說他們的這一想法: 不過,起初一切進展得並不順利,似乎沒有人願意相信創辦一份純女性雜誌會成功。當布朗夫婦找到位於紐約的Hearst出版公司時,一線轉機終於出現。——Hearst旗下的Cosmopolitan雜誌建立於1886年,原為一本文學類刊物,但到了1965年的時候,發行和廣告收入陷於遲滯,雜誌入不敷出;因此出版人答應,讓海倫·布朗用一年的時間在Cosmopolitan雜誌上“試一試她的想法”。於是,43歲的海倫·布朗坐上了她“此生應該在的位置”,開始締造新的Cosmopolitan品牌。
。 想看書來
掘金“女性讀者市場”
《性與單身女郎》一書的成功,使海倫·布朗深信女性讀者市場大有商機。於是,她對Cosmopolitan進行了一次脫胎換骨的“變顏”,雜誌不再以中短篇小說為主要內容,取而代之的是以女性感興趣的事物為訴求,傳遞一種新型女性的覺醒意識——她們更向往職業獨立,享受生活愉悅,渴望社會認可;無論是單身或已婚的年輕女性,Cosmopolitan要讓她們發現自己完全可以擁有一種不同於前輩的、全新的生活方式。
以今天的讀者眼光來看,Cosmopolitan當時的定位也許並無多少驚人之處。不過,在1960年代後期的美國,期刊界整體的風格還相當保守,Cosmopolitan則遊刃有餘地遊走於“開放與私密性”之間,討論新一代女性的話題,不單在傳媒圈內可謂開了先河,甚至影響了1960年代和1970年代美國女性生活方式的變遷。
當然,Cosmopolitan將男女關係、性體驗等話題大膽地展開討論引起了包括女權主義者在內的不少人士的質疑。海倫認為這種反對的聲音不足為怪,她堅持認為,她創辦雜誌的理念是“希望給女性讀者提供一種自我完善的動力,Cosmopolitan透過激勵女性的‘自我完善’來幫助她們實現夢想……” 海倫補充道,“後來連女權主義者都承認,其實某種意義上Cosmopolitan始終就是一本‘女權主義’的雜誌。”
圍繞“激勵女性自我完善”的核心品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