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董卓收住笑容,抽出寶劍,一劍砍斷面前的案几,厲聲大喝道:“敢有阻礙廢立之事者,當如此桌!”常歡樂還是擔心大家會因為這裡面沒呂布的出現而有怨言,再三強調一下,袁紹的出逃還是要描寫一下的,不然後來袁紹跟呂布的結盟就太突然了。不知道這算不算伏筆呢?)。
第121章 袁隗吐血
群臣震恐,剛才還使勁陪著董卓一起笑,臉上笑容卻沒偶董卓收得那樣快,笑容和震恐都堆在臉上,顯得異常怪異。
隨後,董卓問率先投靠他的侍中周毖、城門校尉伍瓊:“袁紹會跑到哪裡去?”
周毖答道:“袁氏樹恩四世,門生故吏遍於天下,袁紹必是投靠某位袁氏的門生故吏;董公若強行追捕於他,他鋌而走險,收豪傑以聚徒眾,英雄因之而起,山東非公有也。不如散之,拜為一郡守,則袁紹喜於免罪,必無患矣。”
伍瓊也詭言欺道:“袁紹好謀無斷,不足為慮,不若加之一郡守,以收民心。”
董卓便問:“該任命袁紹為何地太守?”
城門校尉伍瓊對呂布素無好感,便道:“現在翼州刺史呂布粗野少文,屢次冒犯董公,袁紹嚕冒犯董公,不如將袁紹命為渤海太守,置於呂布管轄,此二虎相爭,必有一傷,到時董公可坐收汪翁之利。”
董卓大喜,便馬上派人去任命袁紹為渤海太守。
九月十五,洛陽城內外下起了瓢潑大雨,大雨依然不能阻止董卓的廢立決心,董卓強請太后、天子和陳留王在南宮崇德殿升殿,大會文武。大殿之上,董卓與袁隱兩人,一武一文,率領群臣,齊聲責令少帝劉辯應宣佈退位,讓予其弟陳留王劉協。
萱卓拔劍在手,對眾人說道:“天子闇弱,不足以君天下。今有策文一道,宜為宣讀。”便命李儒讀策:“孝靈皇帝,早棄臣民;皇帝承崩,海內側望。
而帝天資輕佻,威儀不恪,居喪慢惰:否德既彰,有恭大位。皇太后教無母儀……統政荒亂。永樂太后暴崩,眾論惑焉。三綱之道,天地之紀,母乃有闕?陳留王協,聖德偉懋,規矩肅然;居喪哀慼,言不以邪;休聲美譽……天下所聞,宜承洪業,為萬世統。茲廢皇帝為弘農王,皇太后還政,請奉陳留王為皇帝……應天順人,以慰生靈之望。”
李儒讀策完畢……太傅袁院上前,收取少帝劉辯所有天子專用飾佩、符章、玉坐、金綬……遞交給陳留王劉協。而後袁瑰又弓少帝劉辯走下龍椅,董卓扶持陳留王劉協登上龍椅,袁院又引導少帝劉辯來到劉協面前,要北面稱臣。
按照東漢的制度,帝王初登基時,設定太傅,兼錄尚書事。一位帝王,只能有一位太傅……該太傅死……則太傅之職位也隨之虛空不設。太待,主要負責弓導新帝,熟悉朝政運轉;並輔助帝王……通曉尚書檯等國家各種事務,以及向帝王指導國家政治秘訣:何事雖惡,可為;何事雖善,不可為。
本該輔導少帝劉辯成長的太傅袁院,卻親手將少帝弓多臺下,改奉陳留王劉協為帝。臺下那些大臣,臉上面無表情,心裡卻在鄙薄袁院。
袁隱現年已近七旬,鬚髮皆白,面目俊朗,道貌岸然,身為劉辯的太傅卻扶持劉辯下臺,臉上毫無愧色。袁院面上再無愧色,心裡卻無法坦然,他原本一直低垂著眼簾,不敢正視少帝劉辯,就在扶著劉辯下臺的那一刻,他禁不住抬起頭,憐憫地看了一眼劉辯。
袁隴的臉色忽然大變,鬆開攙扶劉辯的手,捂著心口,指著劉辯:“他,他,他,不是”還沒說完,袁隧就氣急攻心,吐出一大。血,然後昏厥過去。
董卓趕緊命人將喜院攙扶起來,又命宮中御醫前來救治。…;
過了好長時間,袁院才甦醒過來,望著面前的董卓,悠悠地說道:“他不是少帝劉辯。我們上了呂布和盧植簡大當了!”
董卓連忙讓人把那個少帝劉辯和太后何蓮扶持過來,急問道:“袁太待,你為什麼說他不是呢?其他大臣都說他就是少帝劉辯啊!”
袁隴指了指那個少帝劉辯:“你看看他的脖子,那上面有沒有一顆痣?”
董卓連忙走上前,揪住那個劉辯的衣服,往他脖子處一看,看了一圈,搖了搖頭道:“沒有啊,一個痣都沒有。”
袁隱沉痛地點點頭:“可那個真正的劉辯脖頸處有一個好明顯的黑痣,當初我弓導他登基時曾看到過。”
說到這裡,袁傀又瞥了一眼那個太后,也發現到一些破綻,哀聲說道:“這個太后也是假的,真的太后的前胸沒有這麼單薄,脖子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