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幾千萬的樣子。明朝,之所有能大幅度上漲,那是因為大航海時代的到來,帶來了許多高產的糧食作物,比如玉米,比如紅薯,這些作物的產量遠超中國本土作物的產量,但是明朝依舊亡於受災之後吃不飽飯的人跟著李自成揭竿而起。
到得清朝,這些外來作物真正在全國大範圍種植的時候,清朝末年,中國人口能達到四個億,這幾乎也是頂峰了。直到後來有了科學技術,有了化肥,有了機械,大修大建水利工程,甚至用機械耕種,但最重要的是出了個袁隆平。
甘奇發問之語,救之不得,會如何?
滿場早已驚訝一片,甘奇話語已經說到這裡了,會如何,還有誰能猜不出?
治國理政,何曾有人這麼談過治國理政?
滿場眾人,一片驚駭之中,腦中起的念頭,似乎陡然之間,這大宋朝變得岌岌可危了起來。
這不是杞人憂天,因為這大宋朝,本來就岌岌可危,幾十年後就亡國了。甘奇所說的這個問題,可不僅僅是舉例中的旱災之類,國家多餘的生產力越來越少,不僅是承受天災的能力變小,抵禦外敵的能力自然也越來越弱,這是宏觀上的連鎖反應。
在東亞這個地方,三千萬漢人,與一億漢人,都能組織出比別人多得多的軍隊。但是三千萬漢人的國家,與一億漢人的國家,是很不一樣的。不說兩者之間軍隊待遇,以及軍械裝備這些投入差別。就說戰功封賞這件事上,唐朝開國,戰功直接用大片的田地來封賞,打得突厥滿地跑。到得唐朝中後期,人口暴漲起來,所有的土地都有了主人,皇帝還拿得出土地來封賞將士嗎?這也是應對危機的能力下降的原因。
當然還有許多微觀與細節上的原因,比如宋還有重文輕武這個問題,但這些微觀細節上的事情不是今天甘奇所要談的。
一片寂靜聲中,蘇軾問了一語:“道堅實在教人佩服得五體投地,古往今來,從未有人把治國理政與國家興亡說得這般透徹,道堅既然有此天人之思,那定有解決之道,還請道堅一併說來,快快說來。”
此時滿場之人,全部起身,要說這些讀書人,忠君愛國當真不假,一個個作揖而下,已然有人激動喊道:“拜請甘先生傳授治國理政之道。”
“拜請甘先生為國謀策!”
“拜請甘先生教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