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等需謹記今日之勇,不可驕狂,當臨戰不怯,立功以壯家族。”
臨行前,家中長輩的殷殷教導,加上本身對戰功的期盼渴望,讓這些從孝陵衛調往北疆的衛軍熱血沸騰。
戍邊,對他們來說,是難得的機會。何況還是大寧,旁人求都求不來的好事!
被選出的孝陵衛打點行囊,高高興興出發。留下的缺額,直接由在比武中表現最不好的衛軍填充。
二十六衛中,被謫交趾和廣西雲南的不少,調往北疆的更多,而且,基本都是在比武中表現突出官軍衛卒。
不是沒有朝臣發現此事微妙,可文武兩立,五軍都督府都沒開口,文官有什麼立場追究?
說天子二十六衛拱衛京師,人員一個不能少?
不見把人調走之後,又從各自的家族中徵召?
比起衛所垛集抽丁,天子親軍一向不愁兵員。只要追求不高,守衛皇陵也是一份不錯的工作。
既然人都補上來了,還有什麼可說的?
誰敢上疏提出質疑,朝中的勳貴武將會立刻握拳,從鼻孔噴氣。
怎麼著,撈過界了啊!
文官很是委屈,武將隊伍中,早有人這麼幹了!自己不過是仿效行之。
得知此言,孟清和摸摸鼻子,後退數步,他是低調的人,一向不喜歡出風頭,必須深藏身與名。
不過,調兵的事不追究,聰明如楊士奇等人,還是隱約猜到,天子這番動作,恐怕是要在北邊動兵。
動手的物件,多數人猜測是韃靼,要麼就是瓦剌。硬是沒一個人猜到,朱棣的目標會是朝鮮。
太祖高皇帝定下的不徵之國,今上怎麼會輕易動兵?
但事實出來,卻讓大部分人跌破了眼鏡。
不是天子違背高皇帝之訓,主動發兵,而是朝鮮國王李芳遠主動上表,向大明求助。
“五子不孝,殘害兄弟,殺害手足,逼迫小王退位,竊國篡權,狡言請封,臣叩請上國發兵,以肅清明!”
求救信是透過錦衣衛的渠道送至京中,滿朝譁然。
這麼一來,就不是朱棣不講道理,而是秉持著著仁愛之心和國際主義精神,對朝鮮施以援手,理由相當充分。
常言道,有條件要上,沒有機會創造條件也要上!
換到朱棣這裡,就變成了有機會要打,沒有機會創造機會也要打!
李芳遠被迫退位是事實,他的兒子自相殘殺,爭奪王位也是事實。
主動上表請求明朝發兵,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當然,現下李芳遠的表疏尚未送到南京,朱棣仍在興致勃勃的舉辦親衛大比武,擢升了一批又一批如陳紀一般的勇將,分批次送往北疆。
美其名曰:戰場磨練。
孟清和一邊專心教導朱瞻壑,一邊掰著手指頭,算著沈瑄回朝的時間。
天子召征討安南大軍回朝的敕令已經發出,很快,沈瑄就要率領大軍班師。至於回來之後,是會和他一樣,暫時留在京城,還是馬上返回北京,並不重要。
關鍵是,數月未見,著實是想念啊!
鄭和王景弘在羽林衛比武當天,被天子當眾誇獎。他們不只帶回了成船的珍寶貨物,外邦使臣,還帶回了敢打船隊主意的舊港海盜。
立下的功勞,再次得到天子著重表揚。
看著淚流滿面,激動不已的鄭公公和王公公,孟清和默默轉頭,離開兩年,這兩位怕是忘記了,被天子這般誇獎,不會有好事。
果然,還沒激動過癮,就被天子潑了一瓢冷水。
“兩月之後,再次出航!”
鄭和傻了,王景弘呆了。
侯顯嘴角剛一彎,就聽永樂帝道:“你也去。”
侯公公的笑容直接僵在了嘴角。
“陛下,奴婢走了,您身邊誰來伺候?”
“朕要北巡,已下令白彥回隨駕。”
好你個白狗兒!在北京兵仗局也不安分,咱家小看了你!
侯顯咬牙,鄭和與王景弘瞬間心情飛揚,神清氣爽了。
讓你在咱家面前顯擺,該!
第一百九十六章 家書
永樂六年三月
繼羽林衛之後,府軍衛,金吾衛,虎賁衛等接連進行了大比武,表現優異者均得擢升任用。
各衛中,錦衣衛的比武次序排在最後,也最引人關注。
楊鐸身為錦衣衛指揮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