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6部分

了謝禮,馬千戶和高千戶以孟清和不在,不敢擅自做主為由,一律婉拒,但也將這些流官的名字記下,言會告知孟清和。

從人情往來講,收下這些謝禮未嘗不可。但考慮到同行的錦衣衛,還是謹慎些好。

許流官同行,互相行個方便,任誰都手不出什麼。收下對方的謝禮,落在有心人眼裡,就完全不是那麼回事了。

捏緊了馬鞭,孟清和咬牙,為不落人口實,連車費都免了,如此清正廉潔,他容易嗎?

孟清和離開後,袁容當即召集行後軍都督府上下,按照孟清和留下的建議,重新安排工作,專人專項,部門裡的都事,文書,小吏全部分配到位,再不會出現分工不明確,忙起來一團亂的情況。

袁容特命一名都事和兩名文書分揀公文,按列出的條項分類,急件先處理,其餘摘取主要內容,貼上條子,更是一目瞭然。

試行兩日,果真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袁容抽空回家和永安公主共聚晚餐,將孟清和告知他的下東洋一事講給了公主。

聽罷,永安公主眼睛也亮了,不由得讚一聲,“先時還不覺得,如今再看,興寧伯果真是個厚道人。“能得永安公主這句誇讚,對孟清和來說,當是意外之喜。

身為永樂帝和徐皇后的嫡長女,永安公主在皇室中的地位非同一般。能得了她的好,可是相當不容易。

既然袁容不會再忙得走路發飄,有過勞死的風險,永安公主自然不會再向老爹抱怨沈瑄的消極怠工。

連續數日沒收到長女的來信,永樂帝還覺得奇怪,等錦衣衛的密報和袁容的上疏送到,才恍然大悟。

撫過下巴上的短髭,讚許點頭,到底是大和尚的徒弟。

不過,此事不能明賞,暫時記下,留待日後再行封賞。

繼周王袁容之後,又有代王,安王上表,請派人隨船下東洋。

永樂帝一概批准,不過船費也由三成增加到四成。即便如此,送到天子面前的表疏仍是越來越多。待看到徐輝祖和徐增壽的上疏,朱棣更是心情大好,移駕坤寧宮,見到請安的朱高熾和張妃,當即誇獎平王和平王妃仁孝。

朱高熾受寵若驚,臉都有發紅。

朱棣看得心軟,拍著長子的背,“高熾似消瘦了些。”

一句溫言,朱高熾眼圈發紅,幾近僵化的父子關係,總算有了破冰的跡象。

只要不觸動朱棣的逆鱗,也沒有朝臣三天兩頭的跳出來叫嚷著立皇太子,朱棣對朱高熾還是不錯的。

張妃似也得到了教訓,表現得溫良恭謹,遇上留在京中的漢王妃和徐王妃,也能說笑幾句。

天家內部和諧,下東洋諸事妥當,朱棣難得有個好心情。

可隨著八月來臨,南京城連下幾場大雨,朝中風波再起,朱棣的好心情也宣告終結。

有朝臣揭發,曹國公李景隆藏匿亡命之徒於府內,圖謀不軌。

證據確鑿,一時之間,李景隆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刑部尚書鄭賜彈劾李景隆包藏禍心,不守臣節,乞置景隆於法。

禮部尚書李至剛同六部都察院彈劾李景隆蓄奸謀將,其行不軌。同時彈劾都督李增枝明知兄長李景隆有不臣之跡,卻無一言規勸,應一同治罪。

永樂帝一直沒給以明確答覆,始終就一句,朕知道了。要麼就是朕會看著辦的。

朝臣鬧得實在厲害,朱棣也只是下旨斥責李景隆一頓,讓他將府內藏匿的蔣阿演等人送到有司查辦。李景隆本人卻沒減薪也沒降職,仍舊每日列班早朝。

朱棣太瞭解李景隆了,給他天大的膽子,也不是造反的材料。

至於藏匿兇徒,二十八個人,能幹什麼?

因為盛庸的的死,朝中的建文舊臣多人心不穩,如果再嚴厲處置了李景隆,怕是會出不小的亂子。

朱棣想大事化小,罵一頓就算,朝臣卻不願意。

該著李景隆倒黴,因孟清和和沈瑄聯手打壓積攢下的怒火和怨氣,一朝爆發,都朝李景隆噴了過去。

六部尚書,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六科,共同上疏彈劾李景隆不法,照這架勢,不把李景隆打倒,絕不算完。

孟清和能安全脫身,一因彈劾他的罪名站不住腳,二來有沈瑄迴護,三是陳瑛等惹惱了天子,引來雷霆之怒。

李景隆倒黴就倒黴在,他府裡的確藏匿了亡命之徒,又沒有人幫他說話,家人還一個勁的扯後腿,連設立莊田,佃僕過多都被當罪名揭發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