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來商議了一下,結果王瓊卻是笑呵呵的講出了一個辦法,而且立刻得到了焦芳等人的讚賞,這也讓周重對王瓊的才幹更加讚賞。
王瓊提出的辦法其實很簡單,那就是日後大明的讀書人只需要考中了秀才,就可以安排到官府出任小吏,國子監出身的生員同樣也不需要修完全部的學業,只要是能夠在國子監透過兩科以上的學業,那麼這些生員就可以同樣出任小吏。至於透過科舉和能夠從國子監正式畢業的生員,他們的起步則更高一些,可以在京城的一些關鍵部門,比如六部、都察院、甚至是內閣中為吏,要知道在這些核心機構裡做小吏,日後的升遷速度和機會都要大的多。
王瓊的這個辦法看起來好像沒什麼變化,只是將出任小吏的讀書人要求降低了一些,然後又給那些高階的讀書人一個優待,但也正是這點小小的改動,卻讓大部分的讀書人都十分滿意,特別是將讀書人為吏的要求降到了秀才這一條,更是將大部分讀書人拉攏了過來。
其實說起來也不奇怪,大明的讀書人雖多,但真正能夠透過科舉的畢竟是少數,至於國子監也不是那麼好進的,沒有門路或是沒錢的,根本就不要想,而且每年畢業的人數也不多,所以對於大部分讀書人來說,都只能止步於秀才和舉人這個階段,特別是秀才這一階層,更是佔了讀書人的絕大部分。
也正是這種情況下,王瓊規定只要是秀才就能進入官府為吏,而且現在小吏只要做的出色,日後就有機會為官,讓這讓那些對仕途沒有信心的讀書人自然都十分歡迎,畢竟就算考不中,日後也有個退路。(未完待續。。)
第四百九十九章 稅務改革
王瓊的辦法其實就是分化了讀書人的陣營,用降低成為小吏標準的形勢把佔了大部分的秀才拉攏到自己這邊,然後又給那些有能力透過科舉的讀書人一個優待,如此一來,大部分讀書人得利,小部分的讀書人雖然有所不滿,但卻已經不成氣候了。
打破官吏壁壘的阻力雖然被王瓊用巧力打破,但是最後一件卻是難倒了所有人,這件事就是擴大戶部稅務司的職權,將各地的稅收從衙門中徹底的剝離出來,只要地方官府不再負責收稅,那麼也就減少了他們貪汙的大半機會,畢竟官場上的灰色收入大半都是來自稅收,剩下的雖然還有不少其它的門路,但畢竟只是少數。
不過想要將稅收的權利從地方官府手中搶過來,這可是一件牽扯極深的事情,畢竟各地的官府早已經將地方稅收做為自己的小金庫,現在有人想要把這個小金庫搶走,那簡直就是要他們的命一般,所以這項改革一出,立刻遭到幾乎所有地方官吏的反對。
其實這些反對的官員也並不全都是為了給自己謀取私利,有些官員覺得地方稅收能夠進入官府,並且按照慣例截留一部分,這部分的稅收就會成為地方官府的行政資金,日後地方有個什麼用錢的地方,也能夠方便一些,不需要事事都要向朝廷請示,但現在若是連稅收的權力都沒有了,他們日後有什麼要花錢的地方,都需要向上頭請示,這實在太麻煩了。
剝離地方官府稅收的權力。這也許是周重改革以來遇到的最大阻力。畢竟所有地方官員都反對。甚至連朝堂上的大臣也不太看好這件事,若是周重強行推行的話,很可能會引起大亂子的,這也讓周重為之十分猶豫。
官場本來就是一個不斷妥協與被妥協的地方,周重在推行改革之初時,就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他知道自己的設想雖好,但是現實卻會讓自己的一些設想無法實現。特別是其中牽扯到太多人利益的東西,更是會遭到無數人的反對。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周重與焦芳、王瓊等人商議過後,終於對收回地方官府稅收權力的改革做了一些修改。
首先稅務司的職權還是要擴大的,各個地方都要建立統一的稅務機構,由稅務司統一管轄,畢竟以前在大明的稅收實在是太混亂了,各個地方的苛捐雜稅數不勝數,甚至有些地方官員還可以任意增加稅收的專案和金額,這不但加重了百姓們的負擔。同時也阻礙了商品的流通,因此成立一個統一的稅務部門已經成為大明的當備之急。這點周重是絕對不會妥協的。
不過在各地的稅務機構成立之後,周重不再要求這些稅收機構都獨立於行政體系之外,而是依然屬於各級官府的下屬機構,另外稅務司收取的稅收除了要上交一定的比例外,剩下的就可以做為各級官府的行政資金,只是想要使用這些資金,各級官府都需要提出申請,列出所需要資金的理由和數額,另外在使用的過程中,也需要有地方的監察御史派人監督,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