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李簡,原舒州刺史劉存,臺的部下米志誠,李神福的部將呂師造,黑雲都的指揮使呂師周,原光州刺史柴再用,以及王茂章的部將朱虔佑。
說起來,淮南的都指揮使有很多,最終當選的卻只有這麼幾個人,大家不服的自然很多。
不過楊渥卻拿出了強硬手段,將那些不服都一力壓制了下去,加上還在廬州的楊行密大力支援,最終這個安排還是被接受了。
在都指揮使之外,楊渥又設立了副都指揮使,算是對部分有資歷,有功勞,又有能力,但沒能成為擔任都指揮使的人一個安排,比如黑雲都的另一個指揮使李厚,王茂章的另一個重要部將張崇等,再加上對這些將領在別的地方進行了補償,比如加封一些類似檢校工部侍郎的榮譽職銜,算是安撫住了他們。
至於剩下的一大批人則被安排進了新成立的統兵司和樞密院任職。
這其中,統兵司負責軍隊日常的訓練管理,戰時負責後勤供應,這一職務由暫時閒下來的高勖掌管。
高勖以前做過淮南的掌書記,對於這些事物非常熟悉,所以讓他來擔任這個職位比較合適。
而負責軍令的樞密使則由楊渥親自擔任,而他的副手樞密副使則由朱瑾擔任。
雖然同樣是外來將領,但朱瑾曾經作為泰寧軍節度使,與朱全忠爭鋒了十年之久,這樣一位猛人楊渥自然不敢相信他,軍隊是半個也不敢給他的,不過讓他在樞密院當個參謀出出主意卻是無妨。
除了朱瑾外,嚴可求也被授予樞密副使的職位。
嚴可求雖然是文士,但他在軍事上也頗有謀略,再加上楊渥以後肯定有親自率軍出征的情況,不留個人制衡朱瑾他怎麼放心。
第二百一十四章 劉仁規
安排好了都督、都指揮使和樞密使等職務,再下面的衛指揮使就要容易多了,一般都是那些都督或者都指揮使的部將來擔任,這一點只要按照如今的情況進行安排就行,引起的爭議相對也較少。
等到一切都宣佈以後,楊渥心中反而卻有些空蕩蕩的,有些忐忑,有些不安,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雖說各地刺史基本都已經公開上書要支援這次軍政分離的計劃,但塵埃落定之前,這一切都還存在太多的變數。更何況,這一次楊渥為了趕在朱全忠從王師範那邊徹底抽出手來之前儘快完成內部調整,這一次可是同時進行了幾個大計劃,調整的力度之大,讓楊渥如今回想起來都有些佩服自己的氣魄。
用文官來擔任刺史,對邊境各州的刺史作出調整,對軍隊進行重新整編,這三件事每一件都牽扯巨大,楊渥曾經也想過要不要緩一緩,慢慢來,不過在權衡了許久後還是決定立即進行了。
讓他下定決心同時進行三件事的原因有三點,第一點是如今的周邊整體局勢,朱全忠、錢等敵對勢力或者被牽制,或者正處於虛弱期,無法干涉到淮南,而淮南內部剛剛平定田的威勢也能震懾住內部一部分野心家。
第二個主要原因是淮南的地方割據勢力其實並不是很強。
五代十國時期,地方割據的問題雖然嚴重,但主要卻集中在中原五個朝代,十國方面情況卻好了很多,淮南的情況也不嚴重。
究其根本,主要有兩個,第一個便是地盤的大小有差別。後梁有七十八個州,後唐一百二十六個州,後晉一百一十一個州,後漢一百零八個州,後周一百一十九個州。而淮南呢?如今也就二十個州,這麼一點地方,從廣陵派出的軍隊只需幾天時間就能到達各地,對地方的掌控能力自然好了很多。
第二個則是歷史因素,如今淮南的地盤都是一手一腳打出來的,掌控力度自然較高。
而五代卻有不同,後梁中大部分地盤都是打下來的,所以後梁對地方的掌控也是最強的。不過後梁有些地方勢力,卻是唐朝遺留,比如魏博節度使羅弘信和義武軍節度使王處直,他們名義上服從後梁中央朝廷,實際上卻有很大獨立性。
後唐滅後梁,是李存勖個人軍事才能的集中體現,他避開後梁大軍主力,率領騎兵直搗後梁都城開封,並且一舉攻克,滅掉了後梁。不過這也導致許多後梁的殘餘勢力直接向後唐投降,這樣一來,後唐雖然在名義上掌控了中原,但對地方的掌控力卻未必有多高。那些投降的後梁殘餘就成了新的割據者。
至於更後面的後晉,後漢,後周,這一次次政權更迭下來,朝廷的權威受到極大削弱,對地方的掌控自然越來越小,這才使得地方割據的形勢極為嚴重。
淮南目前的情況自然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