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3部分

的親信,打壓別的功勳老將。

範思從等人心中一凜,連忙躬身應諾,同時在心中也反思起最近是不是有些得意忘形了,剛才詢問起各級將領安排的事,可不就是有些逾越了嗎?想到這,剛剛有些躁動的幾人又重新鎮定下來。

楊渥暗自點點頭,知道他們明白了自己的意思,於是繼續道:“至於劉威、陶雅等人,我準備設立巡撫之職,讓他們出任。”

ps:這是昨晚的一章,昨天斷網了,沒有更新。

第二百一十二章 正式施行

“敢問殿下,這巡撫是什麼職務,老夫為何沒有聽說過?”高勖撫了撫花白的鬍子,一臉疑惑的問道。

“巡撫啊,這是我自己設定的一個官職,位置在刺史之上,負責巡視各地的軍政、民政。”楊渥笑道。

巡撫這個職務,最早出現於明朝初年,不過在一開始,巡撫只是一個臨時差遣,負責督理稅糧,總理河道,撫治流民,整飭邊關等,後來才成為逐步偏向軍事,並且形成制度,成為凌駕於三司之上的地方大員。

其實按照楊渥的本意,他是不願在這個時候設立巡撫的,畢竟如今的淮南也就這麼點大,節度使府完全管理得過來,沒必要在州之上設立一個更高的行政層級。

後來楊行密曾特意叮囑過他,軍政分離固然要執行,但那些刺史卻要安撫好,他們都是追隨楊行密打天下的功臣,不能讓這些功臣心寒。

楊渥自然也知道,這些功勳老將才是淮南最大的支持者,即便要對他們防範,但也不能做得太過。所以對這些擔任刺史的武將他準備加封一些榮譽職銜,再多加賞賜就行了。

結果楊行密卻說,其他人那樣安撫還行,但以劉威和陶雅二人的資歷威望卻不能那樣草率封賞。而且這兩人作為刺史中的標杆人物,若是處理得好,軍政分離的事情差不多就能成了;反過來,若是處理得不好,那麼將來肯定會有波折。

楊渥考慮到這兩人在治理地方上做得很好,即便是換個文官去做也很難做得更好了;而且他們二人帶兵打仗的本事也不差,更重要的是兩人的野心都不大,對楊行密又極為忠心,所以楊渥最後決定讓他們擔任巡撫的職務。

當然,這個巡撫不是後世的偏重軍事的巡撫,而是類似於早期的巡撫,偏重於民政,對軍事也有過問的權利,不過僅限於各州的州兵,而駐紮在當地的外鎮軍是不受巡撫節制的,而是直接受命與吳王府。而所謂巡撫過問軍事,其實主要就是為外鎮軍出征時打理後方,轉運糧草等。

所以巡撫雖然也位在刺史之上,可以過問轄區內的軍事、民政,但相比於節度使,巡撫的權利卻要小多了;節度使對於地方是完全掌控,手握軍、政、財的全部大權,還有對下面官員的直接任命權,完全就是一方土皇帝,巡撫的權利自然比不了。

即便是與如今的州刺史相比,巡撫對地方的掌控力度也小了很多,畢竟以前的刺史對更下面層級的官員有直接任命權,而巡撫卻不能任命刺史,加上刺史也直接受命於吳王府,所以巡撫雖然能指揮刺史,但在某種程度上也受到刺史的掣肘。

聽了楊渥的解釋,高勖等人若有所思。

就在眾人還想繼續問一些問題時,負責情報的範遇忽然進來稟報道:“世子,有好訊息,廬州刺史劉威已經上書請求實行軍政分離了,並且他還說自己不擅帶兵,希望辭去軍職,轉為負責民政。我們的人在得到訊息後便立即傳了回來,至於劉使君的奏章,想必要不了多久便能抵達廣陵。”

楊渥聞言大喜,剛剛還在說他,沒想到這麼快他便主動上書了,這可是徐溫、李承嗣、李神福之後的第一個上書請辭的刺史,而且他在各個刺史中的威望很深,他的主動請辭,意義重大。

楊渥知道,劉威擔任廬州刺史已有多年,在當地根基很深,牽扯到的利益也就更多;相比之下,徐溫等三人擔任刺史都是最近的事情,與地方上的牽扯也不深,沒多少利益,在請辭的時候自然更加爽快。

不過如今既然劉威已經主動請辭了,那就說明各地刺史已經知道了吳王府實行軍政分離的決心,雖然楊行密父子還沒有直接下令,但有些事自己主動做和在命令之下被動的去做效果自然是不同的。

“我父親現在到哪裡了?是還在滁州還是已經啟程去往廬州了?”想起不久前得知的楊行密的行程,楊渥連忙問道。

“大王還在滁州,應該要過兩天才會離開。”

“還在廬州?那就是說劉威是在父親到達廬州前就決定上書了?”楊渥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