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讚歎道:“這才是真正的明主啊!就憑這胸懷,鍾匡時和鍾延規二人,連給這位世子殿下提鞋都不配啊!”
第二百六十三章 科舉
這已經不是楊渥第一次遭到刺殺了,不過相比於上一次的刺殺,這一次刺客雖然成功的藉著科舉之便接近了自己,不過接下來的表現卻顯得極為不專業,被侍衛們很輕鬆的就放倒了。
發生了這種事情後,楊渥自然也沒心情繼續探望考生了,匆匆交代了幾句便離開。
然而,他的寬宏大度卻給那些還以為會遭到遷怒計程車子們留下了極好的印象,他們一個個私下裡說起這件事時,都覺得楊渥有明主之相,完全繼承了他父親的寬厚的同時,還是一位天下知名的統帥,遇到這樣一位繼承人,不僅是淮南的大幸,更是他們這些士子們的大幸。
所以無論是淮南本地計程車子,還是那些從別的藩鎮千里迢迢跑過來參加科舉計程車子,到了此時都更加覺得參加這次科舉是無比明智的選擇。
結果,楊渥無意中的一番舉動,反而收穫了大批士子之心,即便是一些楊行密的老部下,在得知楊渥的處置方式之後,也不由感嘆楊渥的仁厚不比他的父親差,甚至許多曾經還覺得他比較嚴苛的官員對他的看法也發生了改變,這也算是意外之喜。
回到節度使府後,楊行密聽說自己兒子遇刺,頓時大怒,到了這個時候,他對楊渥可看得比自己的性命還要重要,若是失去了這個優秀的繼承人,他難以想象他的基業將來還能交給誰。
所以勃然大怒的楊行密便打算對這些士子來一次大清查,不過在楊渥的勸說下最終還是罷手了。
倒不是說楊渥就不想進行清查,而是如今科舉的複選只有三天時間就要開始了,如果此時大規模搞清查,肯定會影響到許多考生的發揮的,所以最好還是在暗中秘密進行調查。
當然,這件事也還給楊渥提了個醒,自此之後不管什麼時候他都極為注意自己的安全,倒是讓他在以後避過了許多次刺殺。
至於這一次抓獲的刺客,經過範遇的調查和審問後,發現這人竟然不是楊渥預想中的錢派來的人,而是北方朱全忠派來的。
這個士子本來是個貨真價實的書生,這次淮南科舉的訊息傳開後,朱全忠的人便找到了此人,以他的家人作為威脅,要他來淮南進行行刺。這也是為什麼這人的行刺過程表現得如此不專業的原因。
刺客經過一番審問後,沒有得到更多的訊息,最後只能將其處決了事,不過範遇的人卻藉此機會對廣陵進行了一番清查,成功破獲了一個朱全忠的密探機構,這卻是意外之喜。
三天後,淮南的第一次科舉複選正式開始。
這一次透過初選來到廣陵參加複選計程車子共有五百多人,其中絕大部分都是淮南本地士子;在外地士子之中,又以北方來計程車子居多,畢竟如今北方的開發程度還是遠遠高於南方的,大量士子因為出仕無門,加上北方連綿戰亂而選擇了南下參加這次科舉。
和初選時一樣,這次複選的題目也是包括了儒家經典,數科,律法等各個方面的內容,但因為初選時題目出得太難,導致大量士子都不會做,只能胡亂猜測答案,這就失去了考試的意義,所以複選時的題目難度反而下降了許多。
不過“行測”部分的難度下降了,但策論的難度卻相應上升了許多。
一天之後,考試結束,和初選時一樣,眾多考生還是對考試結果沒有半點信心,便是宋齊丘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透過。他雖然有才學,但畢竟年紀還小,在閱歷見識上還有些不足,所以這次面對難度較大的策論就有些沒底了。
考試完畢後,便是閱卷。不過與如今唐朝的科舉閱卷方式不同的是,淮南有兩項新的制度專門用來防止舞弊。
首先就是彌封制度,也就是在考生考試結束後,由專人將考生試卷上的姓名、籍貫等部分用紙糊起來,再交給考官評判。直到最後統計成績時,才能拆封公佈姓名。
第二個就是謄錄制度,也就為了防止考生在試卷上書寫標記、暗語的問題,在考生交完試卷後,節度使府專門僱請一批人將考卷重新謄錄一遍,再交考官閱卷。
這兩個制度卻是楊渥參考後世制度定下。等到這兩個步驟完成之後,閱卷才正式開始。
按照這次科舉的規則,透過這一次複選的考生在接下來的“殿試”中將不再淘汰,只進行排名,所以這次複選就必須嚴格把關,不能出了岔子。
好在,這次科舉擔任主考官的兩人中,高勖雖然沒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