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柏鄉境內有一條河流名為野河,是漳河的支流,河水並不深,不過作為兩方隔河對峙的基礎卻是足夠了。
再加上歷史上的情形,所以楊渥判斷兩軍交戰的戰場應該還是在柏鄉。
眾將紛紛點頭,顯然都極為贊同楊渥的判斷。
“諸位將軍,在柏鄉隔河對峙以後,接下來你們會如何行動,就完全由你們自己來決定了,各自拿主意吧!”楊渥最後宣佈,將沙盤交給了雙方將領。
李承嗣作為當年的河東驍將,尤其擅長指揮騎兵作戰。
當年他就是統領三千精銳沙陀騎兵作為先鋒借道魏博,前往救援朱瑾,李克用準備親自統領主力作為後應隨後出動。
結果沒想到的是,後來李克用竟然和魏博節度使羅紹威鬧翻了,沒法繼續借道,這樣一來李承嗣回河東的道路被截斷,在朱瑾戰敗後只能南下投靠淮南,讓楊行密撿了個大便宜。
所以在指揮騎兵作戰方面,李承嗣絕對算是一個大行家,再加上史儼、侯瓚、郭崇韜三人配合,將騎兵的威力發揮的淋漓盡致。
“……本將是不會選擇和梁軍迅速展開決戰的,我軍優勢在於騎兵,那麼就應當發揮騎兵的優勢。”
“在開戰前,本將會將營地安排在野河以北,距離梁軍約二十里處,以利於騎兵馳騁。”
“在安營之後,本將會派騎兵渡河前往柏鄉向梁軍挑戰!”
在這個距離上,就算梁軍想要渡河,晉軍也能迅速做出反應。
要知道梁軍可是有七萬大軍,想要渡河肯定不是短時間能夠完成的;而以晉軍騎兵的速度,只要得知梁軍在渡河,他們就能迅速出擊,在梁軍渡河到一半的時候發起進攻。
所以即便李承嗣選擇的駐營地距離野河有一定距離,但也足夠和梁軍對峙了。
在李承嗣作出了第一個選擇後,楊渥看向周本、秦裴、朱瑾三人,等待他們的決策。
三人之中,也就朱瑾對騎兵作戰最為熟悉,所以他深知騎兵的威力,在敵軍騎兵陣前強行發起渡河,那怎麼看都是冒險的舉動。
周本和秦裴二人雖然對騎兵瞭解相對較少,不過他們也不是輕易冒險之人,所以在粗略商量了一番後,周本作為三人臨時選出的“統帥”,站出來道:“我軍暫時就駐守在柏鄉,同時在柏鄉囤積糧草,並且設法修建浮橋,以便於將來渡河決戰。”
“至於晉軍騎兵的挑戰,我軍當以大隊步兵將其驅趕就是,不會輕易與之交戰的。”
楊渥點點頭,這個選擇也算中規中矩,沒有什麼出彩的地方,不過也不會有什麼冒險。
他目光轉向李承嗣,向他露出詢問的神色。
這一次,李承嗣思考了許久,這才答道:“梁軍既然避而不戰,那麼本將選擇將營地遷往高邑,在那裡設下浮橋,以方便大軍隨時渡河。”
“然後以步兵堅守營寨,以騎兵四處出擊,攻擊梁軍的補給糧餉,襲擾梁軍的行動,敵進我退,敵退則我進,讓其寸步難行,疲於奔命!”
這一手其實當初楊渥在率軍平定田叛軍時就用過,以不到一千騎兵對付郭師從的五千步軍,最後將其全數殲滅。
在缺少騎兵的情況下,要對付這一手的確有難度。
所以周本三人聽了之後頓時臉上露出難色,顯然知道若是應付不好,梁軍就必會因此而敗。
見他們露出思索之色,楊渥心中卻是暗笑起來。
李承嗣不愧是精於運用騎兵,歷史上的周德威便是這樣向李存勖建議的,可以說擊敗梁軍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這個疲敵之計。
周本三人商議了許久,最終卻是拿不出一個統一的決策。
秦裴主張趁著自己一方士氣尚且充足,立即出營設法與敵軍決戰。
周本則認為應當穩妥為主,不理會晉軍的行動,先將浮橋修建好,渡過野河再說。
至於朱瑾,他的主張更加保守。
他認為若是不能限制敵軍騎兵發揮,那麼接下來此戰必敗。
所以要想擊敗敵軍,首先應當限制敵軍行動。
既然附近地形都是平野,那麼梁軍完全可以多修建營寨,將整個戰場分割開來。
這樣一來,敵軍騎兵就不能再像過去那樣縱橫馳騁,任意攻擊梁軍的後勤了。
朱瑾的辦法聽上去不錯,可惜這樣實在太耗時間了;而且修築一個個營寨分兵駐守,那樣也只會讓梁軍更加分散,容易被敵軍各個擊破。
所以周本和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