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這麼多人都是去浮屠寺的?在這人堆裡想找到雪兒,那得需要多好的運氣,多大的緣分啊?!
可既然來了,也不能不去碰碰運氣。五木跟著人群,緩緩向前挪著。
前面一座小橋,原來是這裡造成人流的擁堵。
人群稠密,五木牽著馬,怕傷到旁人,漸漸挪到人群邊上。
難怪這裡擁堵,小橋本已經十分狹窄,可還有不少人,擠到橋兩側,又是鞠躬又是作揖地從著小橋行禮。
“這是為啥?”五木又想身旁路人打聽。
路人有些鄙夷地看了五木一眼,回道:“這是圯(音移)橋。”
“圯橋?”其實五木不知道是哪個字。
回話的路人幾乎都要怒了:“汝不知圯橋?”
五木尷尬笑笑:“我是外鄉人。”
“外鄉人也該知道留侯吧?”路人回了一句,不再搭理五木。
“留侯?張良?圯橋?哦……”五木終於明白了,圯字雖不認識,但“圯橋進履”的典故,五木不可能不知道。
當年,張良的祖父和父親,分別任韓國(是戰國時期的韓國呦)三朝和兩朝宰相,按理說,身為韓國高官之後的張良,本該順理成章地接下父祖的班,但韓國卻被秦國滅了。於是,張良把怨恨全部歸於秦始皇,發誓推翻暴秦。先來武的、橫的,張良做了一把120斤(合現在50斤左右)的大鐵錘,約上勇士倉海君,於博浪沙刺殺秦始皇。無奈,秦始皇經驗多老道啊,秦始皇親歷的刺殺事件,估計比張良聽過的都多。秦始皇沒乘坐通常的六乘馬車,而是和隨行官員一樣,坐的四乘馬車。張良無奈,找個看似頂配的馬車,把大鐵錘扔了過去。可是人家秦始皇坐的是時尚款的,張良失敗了,只得跑路,但從此,張良也成名了。
張良跑到下邳躲了起來,就是在這下邳圯橋之上,張良遇到了號稱秦漢第五隱士的黃石公。(其餘四位隱士,也許言過其實,熟悉漢高祖那段歷史的朋友會知道,就是後來被劉邦的太子劉盈請出來的“商山四皓”,這裡不多說了。)
張良遇到黃石公,黃石公一而再再而三地和張良玩往橋下扔鞋的遊戲,張良就不厭其煩地一趟趟跑下去揀鞋。張良的誠意終於感動黃石公,被贈予《太公兵法》,終助劉邦成就霸業。也因此留下“圯橋進履”的典故,和“孺子可教”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