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案底定。蔡京心裡很清楚,如此浩大的工程,誰要是掌握在手中,以後幾年都將在朝野發揮巨大的想象力,如果這權力被政敵或者潛在的政敵拿到了手,足以動搖蔡集團目前在宋廷中壓倒性的優勢。
要說蔡京有什麼王牌,無非是兩個。在這場爭議中,有一派勢力始終沒有明確表態,而這一派恰恰是對皇帝趙佶影響力最大的一派——以童貫、高俅和鄭居中為首的寵臣派,這其中或許還要加上一個年紀輕輕,影響力卻與日俱增的高衙內高強。
待漏院前,蔡京穿著朝服,一面等待上朝,一面回身向身後的梁士傑低聲道:“士傑,那高家父子的奏章,昨日可遞上去了?”
梁士傑掌中書省,臺諫官之外的臣僚奏章都須經他的手才能到達聖躬面前,高俅父子的奏章同日呈進,乃是他親手所批,自然不會錯了。他一面點頭,一面卻低低迴道:“高家兩父子不需擔心,都是與咱們一個聲調的,只是昨夜晚間,聽說童貫和鄭居中的奏章也遞了進去,餘外東南應奉局也上了個奏章。”
童貫、鄭居中,還有應奉局,這幾個來路都可以直接向宮中奏事,不需經過尚書檯和中書省。梁士傑自然無從知曉其中玄機。
正議論間,景陽鐘響處,官家趙佶已然升殿議政,百官在一名內侍的引導下,以蔡京為首以此而進,山呼舞蹈已畢,各歸兩廂。
為了明堂的事吵了半個多月,對陣雙方都是個中老手。估摸著官家的耐性大概也到了頭,該是決勝負的時候了,今日朝議一開始就是劍拔弩張的態勢,兩邊各有兩名官員同時出班奏本:“臣有本……”“呈啟奏……”“臣竊謂……”
哪知趙佶今日也是有備而來,把手一揮,將幾個臣僚的發言都堵了回去。那手中持著幾本奏摺,向下面百官微笑道:“昨夜朕得了這幾封奏摺,都是議明堂之事的,朕以為議的甚好,中肯,切實,煩請政事堂與御史臺的眾卿也議一議,倘若沒什麼漏洞,便照此施行也好。”
蔡京等百官一聽,皇帝居然已經差不多有了定議,這還了得?有宋一代,臣子的權利有時比皇帝還要大,關鍵就在於皇帝的意志還沒有達到明清時那種“金口一開,有去無回”的地步,縱然皇帝要辦一件事,也得和臣子們議定了才能發付施行。
建造明堂這麼大的事,蔡京等自然不能輕慢,於是從內侍手中接過那幾封奏摺一一觀瞧。蔡京看了片刻,心頭一塊石頭已然落了地,無論是高家父子還是童貫、鄭居中,都異口同聲的贊成建造明堂,至於理由也大同小異,口徑基本上是與蔡京保持一致。
抬頭看時,那邊張商英等的臉色都相當難看。眼看這邊蔡京若是代表政事堂一發言,此事就成定局,張商英把握這最後的機會,疾步出班奏道:“還請陛下三思!今年歲收不登,府庫不振,若要興造明堂,誠為力所難及,勢必要由陛下內庫支吾,所費不菲,恐傷了元氣。”這是他冥思苦想出來的殺手鐧,說白了兩個字:沒錢!要造,你陛下自己掏錢造,看你花起錢來心疼不?
滿以為趙佶至少要猶豫一下,哪知趙佶臉上笑得更加歡了,起手處又捻起一本奏章來:“臺丞公忠體國,朕心甚慰,只是一味儉省,並非理財之道。今有東南應奉局上奏,提出造作明堂之預算,令朕耳目一新,其中頗多奇思妙想,若以此行之,非但不靡費國用,尚且有利社稷,眾卿可看一看。”說著叫內侍將幾個副本發給百官。
這一招卻大出蔡京意料之外,首先“預算”這個提法就是聞所未聞,仗著蔡元長國學底子深厚,望文生義,大概是事先算籌的意思。等到開啟一看,頭一行大字就是:明堂建造計劃書與預算書。
一看到這麼古怪的標題,蔡京便料到了個八分:此事定是出自高強之手,好小子,在這等著呢?他年屆六旬,精力依然漸衰,才看了個開頭,那邊梁士傑依然看了大半,忽然抬起頭來,神情竟有些激動,急急對蔡京道:“共相,這奏本真是絕妙!士傑自問遍閱古今典籍,卻從來不曾想到,建造此類重大工程,居然還能有利社稷!”
原來高強剛一得到這訊息,立刻想起了現代的政府大工程專案建議書。在儒家的傳統觀念中,興建這種大型工程都是勞民傷財的事,能免則免,然而以現代的觀點看來,政府投資進行大型工程建設,對於社會生產其實有著相當的推動作用。尤其是在目前的情況下,由於北宋的土地政策就是不抑兼併,又寬待士大夫,導致社會財富越來越集中於官僚地主階層手中。
以現代經濟學的觀點來看,社會財富在某一個環節上積聚過多,最終必然導致整個市場的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