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部分

價出售,就有一隊又一隊的老外,挎著個購物筐,捋著開放式貨架,噼哩啪啦,一通搶購。但是這間韓國超市裡,即使遇上一個兩個黃頭髮的,也是陪著韓國伴侶來的。站在裡面,一眼望過去,全是韓文,很難找到對應的價籤。費盡扒拉,依照象形文字對上幾個,嚇嚇,好貴啊,我真懷疑他們是不是把韓國的價格直接拿來了。通常中國店裡的商品,在中國是賣1元錢,在溫哥華就是按一加幣賣,比起在中國當然貴了,但按照當地消費水平,也還可以接受,誰讓人家飄揚過海來的呢。哎呀,韓國店裡東西可是比起別家超市貴出幾倍哦。儘管是不同的國家來的,但是商品安排得很順眼,透著一股亞洲人的細緻。豬肉分裡脊、肉排、五花肉,有切成片的,有切成絲的,排骨也斬得恰到好處,就不是為茹毛飲血的吃客準備的。連收銀員都很考究,每送走一個顧客,就把手指在切開的半個檸檬上蹭一下,避免弄糊塗了食物之間的味道。頭一次去,是和女兒一起進去的,得到很多照顧,進出有人給開門,上電梯有人給抬小車,等候交錢的時候,還有人給小吃,留下了美好印象。

這回因為請朋友到家裡吃飯,要作上海炒年糕,急衝衝跑向韓國超市。我現在已經非常適應加拿大人的生活習慣,頭髮裡出外進,圍巾脖子上一繞,牛仔褲腿老是被雨水浸溼一截,舉著把傘就出門了。一上電梯,就意識到我錯了。迎面一個可以被我叫阿姨的女人,酒紅色的頭髮一絲不苟,身上的深駝色羊絨大衣筆挺筆挺,一手拎著袖珍雨傘,一手優雅地抱在胸前,挎著LV的小包,目不斜視和我擦肩而過,我這廂簡直勒特得跟個童養媳差不多了。抄起年糕,不敢逗留,趕緊就撤。忽然,沿著十二點二十的位置,眼睛好象瞟到新鮮的海蝦,轉身細看,惹來正對著海蝦的一位老伯鄙夷的目光,他的表情好像沒見過這麼粗魯的人一樣。我忘記了,一個單身女人怎麼能在韓國店裡這麼不謙卑呢,罷了罷了,還是快走。到了收款臺,前方有兩個青壯男子,哇啦哇啦地在說話,說他們是排隊吧離前面的人老遠,說他們是買東西,又正擋我的路。我連聲“Excuse me! Excuse me!”借過借過地喊,那兩人看我一眼,竟然沒有任何表示,我不信他們聽不懂那麼簡單的單詞,估計他們看到我,然後再大腦裡的反應就是“女人”,我真懷疑,這在韓語裡就是“不用管她”的另一個意思,何況我這一身邋遢相。下回再來,我定不只沐浴還要香薰,早早熨過衣裙,穿戴整齊,婷婷走過,只為一盤新鮮年糕或者一罐泡菜而已。

點心

點心,到底對於中國人來說,還是“點點心意”,墊吧墊吧的意思。周作人說,以包子、麵條為例,可證明南方點心比北方點心更細緻講究,北點“官禮茶食”,南點“嘉湖細點”,但是他忘了,對於北方人來說,包子、麵條是飯,甚至是深得人心的飯。宋代的時候,北方還在經年戰亂,南方就一片歌舞昇平了,加上南方氣候宜人,終年物產豐富,從製作材料到製作工藝,都比北方優異,所以,我覺著南方的點心樣式繁多,完全有道理,什麼松子糖、桂花糕、菱角卷,酥的脆的爽口的利口的,恨不得每個縣鎮都有幾樣可以上溯五代以上的像樣貨。相比較,北方的點心就有些單薄了,炸麻花、糖卷果……小時候,看書上說起京八件,非常向往,但是聽見識過的人說不過是些山楂葡萄乾之類的,聽上去好像就是精裝版的北京果脯。

現在,點心囊括的含義越來越多。早起,來不及吃早飯,墊幾塊薩其馬,叫點心;喝茶的時候,嘴裡沒味兒,就些江米條、綠豆糕,叫點心;有很多江浙一帶的人,讀書的時候,愛嚼鴨胗,這在林語堂的小說裡有,叫它點心也不過分;喝茶的時候,來盤水煮乾絲、鹽水毛豆,也還是點心;即使在正餐裡,看選單的功夫,捏些花生米,可以叫點心,吃飽了,來盤蘿蔔絲餅、南瓜餅,還可以叫點心。顧名思義嘛,只要不是正菜,嘗味道的都可以是點心,中國人對這不難理解。

這一飲食習慣,逐漸被廣東人發揚光大,傳播世界。“食在廣州,死在柳州,活在杭州”,現在就吃這一項可以供現代人體驗了。也有意思,本來是吃茶的,後來變成了早茶,據統計,廣東的茶樓裡,70%以上老人,大概是老人習慣早起吧,現在好像就剩吃點心了,自早晨到中午,一盤盤一項項,慢慢吃來,邊吃邊聊,隨吃隨叫,隨叫隨作,連帶午飯,全都在內了。在英文裡,有個專門的詞——Dim Sum,就是來自粵語裡的“點心”,可在西方的社會里,Dim Sum好像不是中文裡的點心的普遍意義,也不是廣東人的早茶的意義。吃的東西,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