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三國’之類的故事,這讓翰香有些欣慰,畢竟在農村這種姑娘還是少見的。
時間到了1971年夏秋之際,翰香已是近六旬的老人了,他燒掉了劉伯溫那本《奴隸書》,書中關於預言百年之末的國之興衰和民生運程基本結束。
9月,隨著溫都爾汗傳來一聲巨響,全國形勢迅速逆轉,湖南湖北二地紅衛兵組織鋒芒不再,但農村的法事仍然不能進行,翰香落得清靜,在集體裡忙於農活。大雁南飛,落葉飄零的時候,家裡來了一個人,說起來那是師父的遠房侄子彭建國。
建國看著頭髮依稀花白的翰香,萬般無奈地說:“昇平哥,若不是逸仙伯伯房上的人,我真不想來請你,這事你看能不能辦成?”
“你說吧,能辦的一定辦,師父若是在世也不會推辭。”翰香點點頭。
“好,有你這句話我就放心了,早在食堂前,我爹的一個弟弟因為吃不飽飯逃到漢口去了,爺爺奶奶臨終千交待萬囑咐,一定要找到叔叔,現在找到了,他在沙市一個地方,娶了老婆生了孩子,小孩子現在都讀初中了,可是他自己因為長期操勞,如今處於彌留之際,俗話都說‘人老歸根’,我們以前不知聽誰說過你會走腳,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今天來就是想請你去一下,人要沒死,那是好事,要是昇天,就麻煩你了。”
建國一口氣說完,焦急地等待翰香回話。
翰香沉思一會,問道:“你知道你叔叔何時得病不?”
建國說:“半個月前,沒辦法也沒錢醫治了,都是累的,就算活,也是客了,留不住的。”
翰香摸摸鬍鬚,緩緩說道:“不知能不能過洞庭,試試吧。”
“那好,昇平哥,明天我和你一起去。”建國感激涕零。
“慢,那些出訪證明可否辦妥?是出省的。”翰香面帶疑問。
“這個,你就放心,我爹你又不是不知道,他找了不少關係。”
“那我儘量吧。”翰香說讓建國先回家準備,然後回到了屋裡。
翰香再次翻出《走腳術》,曾經試過一次,那時自己威武且只是試了試,不知現在行不行?如果不行,惟有自己揹著回來了,算一算,頂多半個月時間也夠了。翰香把符和青衣長衫準備好,這個時候,不冷不熱,也不會下雨,是個好時節,第二天一大早,翰香向玉珍如此這般交待一番,然後偷偷地出發了……
翰香佇立在船頭激動不已,這煙波浩淼洞庭湖上,一路所見都是極為秀麗的濱湖風光,船至城陵磯,有一塊名為三江口的地方,可在此遠眺洞庭,但見湘江滔滔北去,長江滾滾東逝,水鳥翱翔,百舸爭流,水天一色,景色甚是雄偉壯觀。
遙望湖中風景秀麗的君山,想起了流傳千古的美麗傳說:相傳4000年前,舜帝南巡,他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追之不及,攀竹痛哭,眼淚滴在竹上,變成斑竹,後來兩妃死於山上,二人因是湘妃、湘君,為了紀念,就把洞庭山改為君山,想當年楊么防衛嚴密、環環相扣的大本營,如今依然叫子母城,楊么兒子屯兵的地方,是為孩兒城,楊么大敗對手後設宴款待鄉親和將士的地方,叫南大膳和北大膳,楊么與朝庭官兵激戰的地方,如今可是血湖場,楊么巡湖時戰袍被浪花打溼後晾曬戰袍的地方,稱之為曬袍嘴,楊么戰敗時失手掉落大刀的地方,又名撂刀口……
就是這把大刀,民間一直認定是佩劍,想當年楊么貴為天子號令將士出征,劍出梢只能向天,否則,劍氣所指之處皆人頭落地,雞頭齊斷,楊么死後正史卻沒發現這把佩劍,傳聞沉入這湖底之中,解放後陸續有當地漁民在狂風暴雨的驚濤駭浪中看到水氣繚繞的水面有戰船水兵,還有那把光芒萬丈的寶劍被蝦兵蟹將馱出水面。
是真是假?難道腳下的這片水裡真有當時戰場和那不死的靈魂?如果隨身攜帶的三角綢緞也是記載了楊么為興邦而埋藏的金銀珠寶,那究竟在哪裡呢?海風吹亂了翰香的鬚髮,也吹亂了心中的思緒,他看著波浪起伏的水面而心潮起伏,他的思緒,似乎不在即將面對的那具遺體,而在這翻滾嬉笑的浪花深處……
《爺爺當年做道士的那段靈異經歷:香火》 第54節作者: 湘粵男
沙市地處長江中游荊江河段北岸,翰香和建國二人來到這‘三楚名鎮’的地方,此處北臨長湖,南靠長江,風水極佳,很快找到了建國叔叔的家,但在三個時辰前,建國叔叔已經登天,翰香看著蘆葦杆圍成的小屋,聽著裡面傳出一個婦女淒涼的哭喊,心裡很不是滋味,雖然在路上已經聽建國說過女方孃家沒了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