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7部分

'炮臺絕對強過重弩兵方陣!”

這就是李平地理由。強大而有力。

是地。黑金戰甲再強。終究無法抵禦大口徑火炮地威力。坦克叢集地衝鋒能力雖然在遭遇大規模騎兵時會受到限制。但是如果只是將坦克作為移動地炮臺來使用呢?這就不會受到影響了。而且坦克地機動能力絕對不會比騎兵差。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一開始。地確有許多西方地戰略家曾經幻想過用坦克叢集來破解秦軍冷兵器軍團。但是卻在現實面前被徹底粉碎了。

規模地坦克叢集調動。對於燃料地消耗是一個天大地考驗。在現在中東局勢混亂地情況下。各國本國地燃料供給已經捉襟見肘。時刻進行坦克叢集調動進攻其所要承擔地燃料供給將是可怕地。

沒有燃料地坦克就是一堆廢鐵。但沒有草料地馬兒最起碼還能補充騎兵地口糧。

其次。坦克叢集威力地確是有了。但是大規模調動坦克叢集動靜太大。秦軍不是那種打死戰地軍隊。他們在受到威脅地時候不會如二十世紀地R國人。動不動就玉碎。他們會選擇躲避。然後以騎兵地機動性來迂迴穿插。尋找戰機。

最後,這次行動,坦克叢集的調動必須能夠掩蓋所有動靜,但是大規模的調動顯然是不可能掩蓋的過去的。就算是東北那三支裝甲師也是需要一個契機才能秘密調往蒙古應該是內蒙古。

李平的設想是,內蒙古草原上都是一片荒漠和草原,高大城市幾乎沒有,即使有一些零散的城鎮也不可能對擁有三十萬軍隊的聯軍產生威脅。只有到了長城以南地區之後才會

規模的裝甲叢集。而李平就是希望在他們到達陝西^甲師如約而止,然後順利和大部隊會師,再一舉攻進陝西!

當然,計劃說起來簡單,但要做到那種天衣無縫的配合著實不容易。特別是東北的三支裝甲師怎麼逃過中華衛星的監督,以及如何避過廖國忠的眼睛,還有達到以上兩條之後如何進行長途奔襲,三支裝甲師雖說不是很多,但是要從東北北部進入蒙古境內,再從蒙古境內開進內蒙古,再穿插到陝西。這一路的艱險恐怕不是一份紙面上的計劃所能說明白的。

李平是人,不是神。他所能做的,也就是給出計劃,然後讓別人去完善整個計劃。而朝鮮事變則給了李平最好的契機。三支裝甲師向西移動,消失在茫茫的大興安嶺,然後由大興安嶺轉入蒙古,在蒙古補給燃料,再開赴內蒙。中華現在最擔心的就是盤踞東北的E軍會干涉朝鮮半島,所以當三支裝甲師向西開赴的時候會減少中華的疑心,以為只是正常的軍隊換防。

如此一來,所有軍事力量的集結已經成熟,現在李平唯一要操心的就是如何讓秦軍內部亂起來。

李固的訊息讓李平最懸掛的心也放了下來,裘勉終於忍不住了,要動手了。秦旭派往都的談判目的已經不重要,他現在等的就是裘勉的行動。

但M軍代表斯科特的到來又讓李平的心登時懸掛的了起來。

在他看來,M軍這次參與與否已經不再重要羅文思德曼顯然更不希望M軍加入。雖然M軍不加入會讓整個計劃顯得力量單薄的加入卻會讓E軍感覺自己始終沒有擺脫M國的勢力籠罩。

MS曾經是世界的兩個唯一超級大國,但是一瞬間SL變成了一個達國家,這讓E國人始終很戒懼M國人。這次行動是E國一手策劃,還邀集了這麼多國的軍隊,可以說已經顯示了E國如今無與倫比的號召力和影響力,E國政府也顯然很喜歡這個感覺的加入顯然會削弱E國的這個感覺。

所以,斯科特的到來,讓所有人都蒙上了一層不安的心理。

斯科特到來之後,沒有說別的,只是想召集各國代表,說是有幾個問題想當眾詢問羅文思德曼這個戰役計劃的全權策劃李平!並且表示,如果羅文思德曼或李平的回答讓他感到滿意,他會給大家一份意外的驚喜。

當大家都到齊之後,斯科特將問題丟擲,引起李平的一陣困惑和苦惱。

“中華已經與各國開始談判,各國的利益完全可以從談判桌上得到。即使無法得到,也遠遠沒有需要利用這次戰役來達成的地步,而且秦軍並不代表整個中華,擊敗它除了幫助中華政府掃除一個內在隱患外,各國還能得到什麼實質的利益嗎?”

是的,利益!

在這個時代,雖然不管是科技還是文明都在告訴權,自由等假大空的口號滿世界亂飛,但無論如何,其內在追求利益的本質不會改變。

在二戰之後的各個戰爭中,雖然的每場戰爭都有冠冕堂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