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才能大幅度降低災難性後果的威脅。32這就是我們所說的80…20挑戰,工業時代終結的鐘聲已經敲響。

我們重點關注二氧化碳的排放,就容易理解眼下問題的緊迫,但我們還是要時時提醒自己:氣候變化不是一個孤立的問題。這一點也很重要……由攫取、製造和廢棄過程組成的工業系統產生的副產品,在一天天地積累,各種自然資源在一點點地減少,不同的生態系統在一步步地惡化,方方面面的社會壓力在一次次強化。自然資源減少本身就會進一步增加二氧化碳排放,全球僅因森林破壞(包括木材的腐爛和燃燒)每年就產生60億噸二氧化碳排放,而美國對中東石油的依賴則驅動著美國的外交政策。氣候變化既是全部問題的一部分,也是全部問題組成的整體問題的代表,這一切正預示著工業時代的終結。氣候變化只是一塊布上的一根線,我們不能只是抽走這一根線,我們需要重新織就這塊布。

正因為全球化的副作用相互聯絡、相互影響,要應對80…20挑戰(80…20 Challenge),實現在20年內降低80%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標,全球的主要經濟系統都需要變革……食品與水、能源與交通、全球的生產和分配方式都包括在內。我們現代生活中的大大小小、方方面面,都會受到影響。

從這個角度看,除非我們的思想發生根本性的轉變,否則變革就不會發生,正是這些思想造就了工業時代的巨大成功,也帶來了工業時代的巨大災難。

第3章 泡沫之後的生活(1)

我們正處在一個起點,一次長途跋涉的起點。儘管如此,有這樣一個簡單的概括性比喻,幫助我們理解我們正在開始經歷的這場革命。

要理解這個比喻,你首先必須意識到,我們並不是歷史上第一個發現自己已經陷入危機的高度成功的社會。歷史上,這樣的例子隨處可見:人們十足成功地擴張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卻同時發現自己落入悲慘境地,毫無準備。

普利策獎得主,歷史學家賈雷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詳細列舉了眾多曾經稱雄一時的文明'最近是在他的《崩潰》(Collapse)一書中'如何滅亡。往往還是突然滅亡。比如,中美洲的瑪雅文明,成就了高度發達的數學、天文學和社會組織結構,當其時代,幾乎沒有任何其他文明可望其項背。但是,雖然有如此高的成就,瑪雅文明在西班牙人到來之前500年,僅在一代人的時間裡就全部消失了。原因很明顯,正是瑪雅人世代延續下來的砍伐焚燒式的不可持續農業,使他們成為一場環境崩潰的犧牲品。

瑪雅文明的人口增長越大,他們的農業活動就毀掉越多的森林地帶,而那又是他們的生存之地。森林的消失反過來造成土壤流失,進而又逐漸破壞了他們的飲用水蓄水庫和農業生產能力。沒有了食物和水,瑪雅的城邦就崩潰了,瑪雅人就又重新返回到叢林和森林之中。

高度發達的社會成功毀掉自己的基礎資源,戴蒙德描述的瑪雅文明和其他文明的歷史,都是如此,那麼,我們當前的局面就沒有希望了嗎?1‘不,還有希望。環境分析領域的創始者之一……世界觀察研究所(Worldwatch Institute)的創始人萊斯特·布朗(Lester Brown),在最近一篇文章裡講述了一個民族成功變革的例子。

600年前,冰島人意識到,過度放牧對當地固有的高原薄層土壤造成了大規模的破壞。出於唯恐失去高原草場,進而面對經濟衰退的初衷,農場主們聚集在了一起,共同確定這片高原草場能夠支撐的牧羊的數量,然後在彼此之間分配定額,最終保護住了他們的草場。

正如當年冰島人理解了過度放牧的後果,並把他們的牧羊數目減少到一個可持續的水平,我們現在也理解,燃燒化石燃料產生的二氧化碳在大氣層中的積累所造成的後果。但是,我們與當年的冰島人不同。他們能夠限制自己的牧羊數量,而我們至今仍未能有效地限制我們的二氧化碳排放。

我們在前面討論過對全球工業化的副作用的認知,但是,要想成功限制排放,僅僅是認知是遠遠不夠的。產生崩潰的真正威脅,更多來自拒絕承認現實,而不是缺乏認知。而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在這裡要藉助歷史學家經常使用的一個比喻……泡沫。

我們都熟悉金融泡沫。經濟歷史學家發明的這個比喻,是幫助理解一個反覆出現的令人迷惑的現象:為什麼金融業過度擴充套件和崩潰會不斷重複,一再使原本聰明、機靈的人們毀於一旦?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