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2部分

時間了,有時間不如看看娛樂節目,哈哈一笑,過而掛於懷。

誰想要看紀錄片?誰想要看別人的生活?沒有獵奇的切入點,誰看?這是紀錄片不討好的地方。

再從紀錄片本身來看,電視業內,拍攝的素材時長和剪輯後的成片,正常的比例至少是3比1,紀錄片的比例更嚇人;而且,紀錄片的要求更高,有時候為了一個鏡頭的調配,就要動用許多人力物力才能實現。

舉個簡單的例子,拍攝從早晨到夜裡的光影流動,就得擺好攝像機,開機守上一整天,然後再用加快特技,也就是說,為了十幾秒甚至更短的成片,你不得不花上一天、甚至更多的時間。

更不用說,很多鏡頭是需要“等”的,等了一天都等不到你想要的鏡頭,那隻能再等一天。

紀錄片“吃力不討好”,“吃力”就在於此。

吃力不討好……不過,如果是李鳳軒的紀錄短片,大概不會受此魔咒吧?

岑宇桐決定之後就打電話給李鳳軒:“鳳鳳,你做我的‘金手指’吧!”

李鳳軒在電話那頭,嘿嘿地笑了:“岑宇桐我很高興你向我開口,要知道,我的人生就是為了當你的金手指而存在的。”

岑宇桐嗔他:“胡扯!”

這事就這麼定了下來。

時間緊迫,岑宇桐沒有可能去把鏡頭摳得那麼精細;所幸人物紀錄片算是相對地、對鏡頭的要求不如其他題材強,所以她才敢大膽地做決定。

岑宇桐一邊思考,一邊立即就動起來。

首先是素料的收集,“金麥獎”剛過,李鳳軒採訪資料,海城衛視那裡有現成的;而這一年來他頻頻在公眾面前露臉,影視資料更是不少。

然而對紀錄片來說,怕的不是“少”,而是“多”。去蕪存精都不是重點,到處都是捨不得不用的材料,如何取捨才是關鍵中的關鍵。

在龐大的素材庫中繼續地加入素材,岑宇桐突然發現,和李鳳軒太熟了,對她想做的這個紀錄片來說,不是好事。

太熟悉,就失去了新鮮感,她反而無從下手。

就像去遠方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