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北約軍隊可以順利作戰的地方。
而為了保證地中海的局勢,北約方面又不得不扼守埃及蘇伊士運河的地中海出口,不能夠讓索馬利亞的船隻能夠順利的進入地中海。
因為北約方面想要持續保持擁有戰爭的主動權,那地中海就必須牢牢的掌握在手中,哪怕一艘索馬利亞潛艇的到來。都可以稱之為不穩定的因素。
北約大量的軍事武器和軍隊,都需要衝地中海來調運和週轉,可以將大量的地面部隊。快速的運抵中東和非洲,保持可持續的對中東和非洲的進攻能力。
所以,無論如何都不能讓失去對蘇伊士運河的控制。
而對李嵐來說,到沒有這麼多的想法。他現在唯一的念頭就是打通非洲和中東的唯一陸地連線。如此他的地面部隊,就可以自己進入中東戰場。
不需要全部依靠空運和海運,多了一條可以前進的線路。
也可以打通埃及和沙特之間的聯絡,能夠讓中東的石油從陸路快速的運抵非洲北部戰場的前線。
因為誰都很清楚,北約想要贏得戰爭最關鍵的地方就是非洲北部,北約聯軍只能從非洲北部登陸部隊。
這裡是非洲的主戰場,對前線部隊的補給,無論是索馬利亞還是北約都顯得十分的重要。
從沙特到埃及一線。比直接從索馬利亞聯邦境內的補給線要短得多,也效率了很多。
所以無論如何。必須保證石油運輸線路的暢通,而從埃及到沙特之間的通道,也必須保持暢通。
這也造就了儘管雙方的目的不同,但效果一樣的局面。
塞得港東北方向,是一片丘陵平原,數百里的西奈平原上,幾乎沒有平民居住,而美軍在埃及的駐軍也都集中在這個地方,繼續向東則是西奈沙漠。
此地長期缺水,土地乾燥,不適合人群生存。
或許也正式因為這個原因,美國陸軍和海軍在這裡駐紮了一支將近三千人的部隊,其中有近半的海軍陸戰隊,擁有大量的重武器,其餘的除了海軍外,還有隸屬於陸軍特種部隊的兩個特戰營,和三角洲的一個行動前沿基地。
整個營地佔地面積極大,還擁有一個不小的機場,專門用以運輸機的補給起降,必要時還可以成為戰鬥機的臨時中轉點基地。
現如今,沙烏地阿拉伯的宰赫蘭空軍基地已經被沙特和索馬利亞戰機摧毀,裡面的戰機也機會消耗殆盡,整個空軍基地也徹底被沙特陸軍主力部隊佔領。
沙特境內朱拜勒海軍基地,巴林麥納麥海軍基地,埃及巴納斯角海軍基地這三個美軍扼守中東和非洲的海軍基地,也在戰前就被北約聯合指揮部遺棄,所以,埃及塞得港省的這個駐地就變得尤為重要。
激烈的戰鬥已經爆發了一個小時,雙方大量的兵力都在增援這一地區。
一小時打擊全球熱點地區,這是美國人的口號,而這一口號的依據是遍佈全世界的三百多個軍事基地。
不過北約的效率絕對是世界頂尖的,一個小時的時間中,北約聯軍多國的海軍陸戰隊就有三個加強營的重灌部隊支援到戰區,加強了該軍事基地的防禦力。
使得這裡的兵力增加到了五千人,並且依靠地中海艦隊的提供的火力支援,一直都沒有處於劣勢。
不過,這也是由於紅警兵團的主力部隊還未全部抵達,作為先鋒部隊的第三傘兵師是一支快速部署的輕裝部隊,與美軍的遊騎兵幾乎是一個模式了,根本沒有任何重型武器。
就連火炮和輕型裝甲車也都很少,配屬的自動作戰機器人數量也不多。
這支部隊的終止就是在戰爭爆發的半個小時內,可以隨時抵達周邊任何一個戰區。
用以運載他們的飛行器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運輸機,而是可以進入超音速巡航飛行的中型快速運輸機。一款源於閃電超音速轟炸機的運輸機機型。
該機型最大的特點就是速度,航程雖然只有不到五千公里,但可以時刻保持超音速飛行。能夠快速將傘兵運送到熱點地區。
而第三傘兵師就是從厄利垂亞境內,乘坐這款運輸機,半個小時就抵達了塞得港省。
只是這款轟炸機的機艙無法容納大型的地面作戰裝備,只能為輕步兵服務,所以也造就了第三傘兵師的每一個士兵,都只能是輕裝上陣。
不過說是輕步兵,但也攜帶了大量的行動式防空導彈和反坦克導彈。重機槍和輕機槍火力以及反器材武器,可一點都不少。
在埃及選擇索馬利亞聯邦之後,第三傘兵師的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