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90部分

相同的價格和生產時間,在工業工廠和戰車工廠數量的加速下,現在的基地只要馬力全開,一天就可以生產四百多隻這樣的恐怖機器人。

效率和徵召士兵一樣。如果連恐怖機器人都算進去的話,也就是說一天就有近千個單兵戰鬥單位被生產出來。足以滿足將來任何一場戰爭。

此次以色列戰爭,也是李嵐首次嘗試新型兵力結構和全新戰爭模式的可行性,為今後打造全新科技戰爭做好良好的資料依據。

結果還算滿意,利用鯤鵬運輸機一個架次就可以空投五百隻恐怖機器人,只需要二十架鯤鵬運輸機,就可以快速一萬隻恐怖機器人投放在戰場上空,絕對是廉價且不怕傷亡的先鋒部隊。

不過,唯一讓李嵐感覺到有些遺憾的是。恐怖機器人並沒有長久作戰能力,一旦電力用盡,就需要一段時間來進行充電,補充彈藥倒是比較方便。在充電的時候由自動裝置進行補充,不需要人工去協助。

然而,對這種廉價且高效的作戰單位。這點遺憾並不會成為瑕疵,畢竟對一場戰爭來說。只要不是針對裝甲單位釋放電力,一臺恐怖機器人可以長時間運轉十幾個小時。這與普通計程車兵作戰時間也是差不多的。

而且比起需要休息和新陳代謝的普通士兵,恐怖機器人只要有電力,就可以不同休息的連續作戰下去,直到電力耗盡或者被摧毀。

從耶路撒冷的戰爭來看,參與作戰的恐怖機器人很少出現電力耗盡的情況,正常都是被以色列士兵用機槍摧毀,或者堅持到戰爭的最後一秒。

對目前紅警兵力結構,升級過後的恐怖機器人,足以勝任新的主力戰鬥兵種,與正常士兵配合進攻,特別是在城市攻防之間,用來對付那些隱藏在下水道或者陰暗角落的敵人,有很好的效果。

不過,總體來說恐怖機器人也只是單兵作戰的一個補充,如果長期佔據生產列表,也不立於其他地面兵種的發展。

由於恐怖機器人是紅警單位,無法從分基地中生產,如何重新合理分配建造比例,就成為了新的問題。

這個問題,已經困擾了李嵐有一段時間了,但一直都沒有很好的決解辦法,用他的想法來說,這種廉價且高效率的作戰機器,適合使用潮水攻勢,特別是針對敵軍的地面裝甲部隊,可以瞬間摧毀其戰鬥力。

可前提必須是這種武器能夠大量的供應,如果可以使用分基地來生產或者非基地生產模式,那什麼問題都沒有了。針對這個問題,李嵐也做過嘗試,本來他是打算利用基地的戰車工廠把恐怖機器人的模組生產出來,然後利用人工組裝,結果他發現,這只是多此一舉,因為基地生產武器,根本沒有算組裝時間,消耗的時間都是在3D列印模組的環節。

這個想法的失敗就意味著,如果想要把恐怖機器人的生產獨立出去,首先必須把整個科技提取出來,這對李嵐來說,根本不是問題。

建設工廠和設計好生產流水線,生產裝置可以改裝戰車工廠,這也不是問題,現在索馬利亞的科技足可以勝任這種並不是很複雜的工業。可問題是,原材料和保密性。

保密性也好說,但是原材料就無法保證了,目前李嵐已經讓工程師改裝了兩個戰車工廠,將兩座戰車工廠從基地的系統中脫離出去,然後把非主基地的礦石精練廠提取出來的原材料,進行原料搭配,再透過兩座戰車工廠的3D列印技術,使用恐怖機器人的科技圖紙,進行模組化列印。

在這種辦法下,恐怖機器人是順利組裝了幾臺,然而這些純人工生產的山寨版恐怖機器人,想比基地的原產貨,可以說是弱爆了。

特別是那四根機械臂,別說主戰坦克的腹部裝甲了,就算是普通的防彈衣都無法輕易的刺穿,而且十分容易磨損,甚至只需要在複雜的山石地形中奔跑個幾公里,機械臂尖銳的部分,便會出現嚴重的磨損。

第一次試驗結果只能失敗告終,不得已李嵐又把基地的合金配方列印了一份出來,交給科學家們去研究,希望可以熔鍊出可以和基地生產的合金一樣耐用和鋒利。

好在基地各種科技都有,李嵐也相信實現人工生產或者非基地化的自動生產,都只是時間上的問題。以前只是因為索馬利亞科技水平太差,根本沒有嘗試的資格,現在他的很多想法,都可以進行實際驗證了。恐怖機器人只是一個開始,如果可以,他也想把所有的紅警武器,都實現非基地也能夠生產的可能。

不過,相比起基地生產,非基地生產的話,都會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成本。而且這種生產模式,也需要現實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