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43部分

五百萬多一點,而之前安排的一系列生產,每天剩餘的資金也只有一百來萬多一點。這一次他回來,還要安排和中俄達成武器交易的生產工作,每天真正能夠剩下的資金也不多。並且。有了強制任務三,他也打算把更多的富餘資金放在未來幾個月的外交過程中。再者,按照長久發展的考慮,他也要考慮每天積少成多儲存一點資金,不要每天都花完或者不夠。

所以,現在這個維和轟炸機,李嵐根本沒有辦法大規模生產,否則一天八十萬的基地資金消耗,他可承受不起。

不過。一個月生產個五六架完全沒有問題,反正現在也不是很急迫需要,先搞幾架給海軍陸戰隊,裝備在兩棲攻擊艦上。然後再搞幾架給空軍,作為訓練飛機。接下來完全可以慢慢的生產。

至於說明中的另一個註解,李嵐並沒有去問助手為什麼。這單位已經如此科幻了,效能也如此的強悍。還能夠升級的話,自然是最好。畢竟沒有人嫌棄更強大。沒有辦法升級,他也認了,在他看來,再未來二十年內,絕對不會有類似的戰機能夠超越維和轟炸機的存在。

強大的載重量,垂直起降,超音速飛行五分鐘,這些特點下來,上面的那四個渦扇發動機就足夠各個研究部隊頭疼的。更別說上面具備那麼多的特點,隱身、可旋轉回收雙機翼,其中後機翼還是雙垂尾的,這些都是可以讓各國研究許久了。

而且基地出品必屬精品,李嵐完全不需要擔心效能方面是否存在缺陷,是否存在安全隱患,只要不是表示操作失誤,物理方面的問題,根本就不算是問題。

點開圖示,李嵐嘴角很快就微微翹起來,維和轟炸機儘管是未來單位,有一些特殊性,但是還是有很多和正常單位一樣的地方。零件生產就是其中之一。

和其他單位一樣,可以生產單位本身的零件,但是也有限制,比如說天啟坦克,李嵐有能力去生產它的發動機和裡面一切裝置,也包括炮塔,可是他沒有辦法去生產車身,否則的話,他完全可以讓分基地生產零件,然後組裝。這樣就可以避開基地生產單位上的限制。只不過,至少基地還沒有給他這樣的機會。

等他能夠生產這些單位缺少的零部件,按照索馬利亞現在的工業,也需要等待一段不短的時間。沒有工業基礎和發展的積累,真的是很難。否則印度也不可能到今天,連完整的國防工業都建設不起來。

當然,李嵐也朝著這方向在努力中,如果今後基地還是無法改變生產效率,那他就只能選擇用人工組裝來加快軍工發展的效率了。

和其他單位一樣,維和轟炸機的機身也是沒有這個零件生產選項,還好這不是李嵐最感興趣的,他主要是對維和轟炸機的發動機感興趣。

5800公斤的推力,實在是強悍。有點可惜的是,這是渦扇發動機,不是渦噴發動機,不是他最想要的。

但有這樣的推力的發動機也十分不錯了,完全可以運用在其他飛行器上面。比如說運輸機和民航客機,不需要追求高速效能,只要大推力和勻速巡航飛行,省油載重量巨大。

不過,還有一點缺憾,貌似這發動機的尺寸有些不足,推力很強大,可是個頭偏小。裝在民航客機上是沒有問題,可是裝在大型運輸機上面,就有些不足了。當然,小是一定比例的結果,一般大型運輸機的發動機推力在起飛階段能夠產生的推力最高也差不多在10000公斤力左右,伊爾…76上的發動機差不多在這個數值左右。客機的發動機,在起飛階段能夠獲得4800公斤推力,那就十分強悍了。

當然,如果說是如同黑鷹戰機上面的向量發動機,那推力可就強悍了,起飛的推力完全可以達到13000公斤推力以上。中間推力可達8000公斤,這也是為什麼一架戰鬥機可以擁有高速高激動和亞音速巡航的最基本作用力。而第五代戰機,推力一般都要在15000以上,否則依靠兩個發動機,根本沒有辦法實現重型戰鬥機超音速巡航的條件。

戰鬥機和運輸機的發動機問題,目前還只能依靠和中華的共同研製或者作戰實驗室能夠有好的突破。李嵐之所以關注維和轟炸機上面的渦扇發動機,其他是他準備給自己生產的民航客機做參考。

空客是歐洲的,波音是美國的,李嵐想要購買民航客機,也沒有那麼富餘的資金,而基地中也沒有更好的選擇,和空軍單位一樣,在民用飛行器上面,基地給得很少。

如果只是生產一些乘坐一兩百人的飛機,基地裡面的民用飛機生產完全沒有問題。可是生產那些洲際飛行民用客機,那就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