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在冷兵器時代尤為重要,並且極為珍貴。
按漢和帝時統計,一匹戰馬所消耗糧食,可供二十五人食用。
而且馬需要固定馬場,就連場地都需依山傍水而建。
春以山地陽坡帶為春牧場,至中部草甸草原過渡;夏時轉高處山地森林、草甸、草原,氣候涼爽,水草豐美;秋時高山積雪,又由高處轉低地,轉入秋窩子;冬時再回到平原、荒漠、谷地草原,此地無雪,能覓得牧草。
山地轉場的養馬方式,成本也極為昂貴。
因此即便有西漢時漢武帝大興馬政,但到了如今,馬依然是稀缺品。
甚至因此,漢軍強勢時直接把邊郡遊牧民族當養馬人,時不時透過戰爭劫掠對方馬匹。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段熲平羌,得牛羊七百多萬匹,馬一百五十餘萬匹。
然而如今面對鮮卑,漢軍反過來時常被劫掠,馬匹消耗巨大,再加上連年災荒,許多馬場無以為繼。
此前正部也陸續徵調馬匹,朝廷沒有馬,是可以理解的。
注意,是朝廷,市集中、以及那些馬匹販子手裡依然有馬。
只是,價格昂貴,精良戰馬價格需二十萬錢左右一匹。
楊明若選擇自行購買,五百匹馬,便是一億錢!
楊氏世家大族不假,但畢竟經學世家,拿不出來這麼多錢。
這是楊明未曾想到的。
以他的估算,即便有缺,也大概和甲冑一樣,缺一些,而不該是全部。
當然,他自請為別部司馬的操作曹節不可能看不到,也不排除是被針對。
回到家中,楊明便已開始思索。
待到翌日,他已有了對策。
西魏時期,為應對東魏之敵,天子宇文邕依照本國情況,以突厥部落製為基礎,創立府兵制。
府兵制為之後北周、隋、唐沿用,唐初貞觀因府兵戰鬥力強盛,以千萬人口開創盛唐。
當然此時楊明並非是要在此時的東漢弄什麼府兵制,因為府兵制依託於均田制,均田制前提又是國家土地多為前提,此時東漢土地兼併嚴重,土地多在世家豪強手裡,是沒這個土壤的。
他此時想到的是府兵制中的某個執行規則。
所謂府兵,便是戰時為兵,閒時為農,免除徭役,自備戰備。
沒錯,戰備自備!
三河騎士,多是世家子弟,家境殷實,家裡難道就沒幾匹馬?難道就不能自備馬匹?
楊明所招募的五百兵中,僅有一百二十人的寒門子弟,所以他需考慮的就僅是這一百二十人所需。
而一百二十匹馬,所需錢為兩千四百萬。
這個數目,就在楊氏可以設法解決的範疇之內。
至於甲冑,這沒辦法,世家子弟即便有錢造甲冑也沒那個膽,古代私藏甲冑是死罪。
所以這塊他只能找楊賜或劉寬,試試能不能施壓府庫,讓那邊多給一些。
從樂觀的角度來講,多三百副甲而已,還能難倒兩個三公不成?
如此下來,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於是乎,他找來王氏兄弟,讓二人先把自備馬匹的訊息先傳遞出去。
他先前的分析僅為理論,難保有世家子弟也無法提供,仍需以實際人數為準。
“少君,馬匹之事王氏可以幫忙。”只是讓楊明萬萬沒想到的是,在聽完他的方案後,王澤竟直接開口道。
王氏兄弟二人差異頗大,兄王柔生得魁梧高大,武藝超群,而弟王澤溫文儒雅,腹有經綸。
“我大漢馬匹,以西涼馬品質最優,次之便是我幷州馬,所差亦不多,故若要馬匹,我這便寫信回家中,不日便將馬匹送至雒陽。”王澤繼續說道。
楊明聽後大喜。
王澤說的他其實也不是沒想過,畢竟晉陽所在的太原郡就是幷州人口最多的郡。
但老婆都沒娶過門,他是不好開這口的。
現在王澤主動說,那情況自然不同。
或許是怕楊明仍有擔心,王澤接著又說道:“王氏在幷州之地頗有渠道,可以低價購入良馬,所需費用王氏可以一併負擔,無需少君再操心。”
楊明聞言馬上擺手:“這恐怕不妥。”
“少君,並無不妥,王氏既已與少君結為連理,便是一家人,還望少君萬莫推辭。”王澤拱手用上了大禮。
楊明望著眼前這位經綸之士,大概能明白對方此舉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