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說到,劉厚醒來後就將探望自己的嫡系人馬留下來,大家共同商討怎麼消除許靖洩密事件的影響。大家對這種頭腦風暴式的會議都不陌生,一個個七嘴八舌開始說起自己的想法來。
劉厚讓人搬來一些矮墩,請大家坐下來慢慢說,請大家坐凳子在皇帝這裡就成了賜坐,講出去是倍有面子的事情,不過在場的都是劉厚的老部下,在他面前隨便慣了,倒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
張苞提出的意見很簡單,就是儘快發動國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滅了兩國。這個意見有一定的道理,兩國剛得到工匠沒多久,在這麼短時間內,生產出來的火器極其有限,將它們扼殺在搖籃裡的確是個不錯的選擇。
除了兀突骨外,沒有其他人支援他的意見,原因很簡單,蜀國現在內部還不是很穩,經過多年的戰爭消耗,國力也很虛弱,現在發動同時針對兩個國家的戰爭,就算有火器部隊也未必能輕易取勝,就算能取勝,也不一定能在短期內取勝。
事實上hong軍在東吳境內一路橫掃過來,劉厚經常都感到兵力不足使自己束手束腳,很多時候就算佔領了一個地方也沒有官員去管理,更無法分出兵員去駐守。
魏吳兩國的疆域甚至都比蜀國大,如果一下子給自己佔領那麼多地方,自己還真未必消化得了,貪多嚼不爛就是這個道理。
黃敘的意見和他的專業有關,他提出派特戰隊員潛入魏吳兩國,找出被送走的工匠,並將他們暗殺掉。但關興提出了一個疑問,兩國會不會早已讓這些工匠將製造技術傳給其他工匠?
如果是那樣的話,很難將所有工匠全部找出來殺掉,還有,他們如果留下書面的資料呢?就算工匠全部被殺掉,只要這些關於製造方法的資料還在,他們以後隨便另找一批工匠就能按照這些資料學習火器製造技術。這樣一來就如斬草不除根,只要春風一吹,新草又會生出來。
眾人嗡嗡地議論了一番後,郭攸之道:“陛下,其實事情也許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糟糕。”
“喔?願聞其詳。”劉厚一聽他這話,當即精神一震,馬上坐正了身子靜聽他的下文。
“陛下,臣已經找許靖問清楚,被送去吳國和魏國的工匠,都是火器工廠的,包括火#藥、火#槍和火#炮的工匠都有涉及。然而,火器的生產絕對不止這麼簡單。
火#藥的生產需要硫磺、硝石等原料,火#槍、火炮等生產需要銅和特種鋼鐵,據臣所知,許靖並沒有送冶煉廠的工匠過去。我們是不是可以從這些方面著手去想辦法呢?”
劉厚聽了郭攸之的話,不禁眼前一亮,是啊,自己辛辛苦苦在“工業部”建立出來的工業體系,那裡是幾個工匠就能完全複製的。還真多虧了許靖的無知,他以為火器工廠就是全部,卻不知道,火器不是那麼容易就能製造出來了。
想當初,劉厚為了能搞到製造火器的材料,可是費盡了心思發展冶煉技術的。起初還不得不用銅來鑄造槍#炮,直到現在,hong軍中還在使用著10門銅炮。現在魏、吳兩國雖然得到了生產槍#炮的工匠,然而沒有相應的金屬材料匹配,想大批次生產是不可能的。
他們最大的可能是用銅製造一批槍#炮出來,如此一來,這批槍#炮必然造價昂貴,也就是說數量不會太多。槍#炮數量一少,那作用就很有限了。
打戰就是打綜合國力,如果魏吳兩國製造槍#炮的費用是蜀國的十倍,那就算這兩國的國力比蜀國大幾倍,到最後他們也必然經不起這樣的消耗。
“郭先生有什麼妙計?”劉厚問。
郭攸之捋了捋鬍子,好整以暇地道:“臣先說說這製造火藥的材料,目前,硫磺礦和硝石礦大部分都在我大漢境內,我們只要控制這些礦床的出產不外流就行了。”
“這好辦,這些礦的礦區中本來就有士兵把守,所有產出都是專#供‘工業部’使用,只要依然按照以前的做法去做就行了,大不了在每個礦區多派點人手過去,加強一下守衛就是了。”劉厚介面道。
“還有部分礦床在魏吳兩國境內,不過這幾年也被我們陸陸續續秘密買了下來。
雖然這些礦床現在是暗中控制在我們手裡,但是,一旦兩國開始啟動製造火器計劃,他們必然會意識到這些礦床的重要性,到時候只怕他們會出動武力將這些礦床都搶回去。”郭攸之繼續道。
眾人聽到這裡不由得心裡一凜,大家都知道,郭攸之說到這裡,真正的鬥爭就要到來了。果然,只聽郭攸之道:“這些礦床在敵國境內,我們終將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