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條題目,例如製造化肥,提高農作物的產量這就是一個很好的課題。
劉厚讓她和農業研究所的人合作開發新式肥料,並給了她一個提示,那就是植物生長基本上都需要有氮、磷、鉀這三種營養元素。有了個這個提示,他們將少走很多彎路,只需找含這些元素的礦物回來煉製各種各樣的化合物,交給農業研究所的人去做對比試驗就行了。
張星彩瞬間就被劉厚描述的畝產提高几倍的美好前景吸引住了,回宮後就以無限的熱情投入到這項研究當中,至於什麼步步驚心啊、宮鬥啊那些戲碼全部都被她拋到九霄雲外了。
劉厚回到宮後不顧天色已晚,使人宣諸葛亮、步騭、郭攸之等幾個心腹大臣入宮覲見,連夜商議征伐敵國的事情,他已經迫不及待了,他已經感覺手中的寶劍飢渴難耐了。
三位大臣連夜被皇帝召進宮中,本來還以為發生了什麼大事,沒想到聽到皇帝說要商議出兵征伐不臣之事,三人都不由得面面相覷。
這新年剛過,朝中還有一大堆事情等著處理,好好的,皇帝這是抽了那門子瘋,怎麼突然就說要打仗了?
他們不知道,劉厚根本不是心血來潮,而是一直都在積極備戰,從奪回皇位開始,就一直想著早日收復江山,一統天下。今天是因為看到了東風一型大顯神威令他心潮澎湃,受到刺激後才那麼激動。
“時不待我啊,自黃巾以來,數十年間群雄並起,軍閥割據,城頭變換大王旗,百姓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父皇一生以振興漢室為己任,南征北討從沒有一刻的懈怠。
朕身為人子,繼承父皇的大統,理當秉承父皇未竟之遺志。朕登基以來,無時無刻不想著誅滅曹、孫兩逆賊,早日光復漢室,還望三位助朕一臂之力。”
劉厚說著這話,心裡暗暗鄙視了一下自己,明明就是想發動侵略戰爭嘛,偏偏要扯虎皮做大旗。不過那個時候的人就是喜歡這樣,什麼事都要扯上大義的名頭,好像有了大義,做什麼事情都是對的一樣。
果然,諸葛亮三人聽了劉厚這一番話,都很感動,齊齊拱手稱頌了一番,又表了一番忠心,言稱願意誓死追隨陛下掃平**、一統天下云云。
少年天子有大志當然是一件好事,在一位有為之君手下做事,也更能建一番功業,也更能名流千古嘛,這是每個身為臣子的人都渴望的事情。
雖然皇帝躊躇滿志,不過在場三位都是老成謀國之士,不是那種被一兩句話一激就熱血上頭的愣頭青,冷靜的他們都覺得以現在的國內外形勢並不適宜開戰,於是,首先由諸葛亮開口勸諫:
“陛下胸懷大志,實乃社稷之幸、萬千黎民百姓之幸也,相信先帝在天之靈一定大感安慰。曹魏與孫吳竊據大漢大半壁江山,的確是人人得以誅之的逆賊,然此事並不急在一時。
陛下剛登極不久,現今朝政未穩,國內外局勢未明,實在不適宜妄動刀兵。況且要出兵,還需時間準備糧草補給事宜。出征一事,臣懇請陛下從長計議。”
對於討伐逆賊一事,諸葛亮其實也是贊成的,否則歷史上他也不會那麼急切地六出祁山了。不過即使要討逆,也得做好準備,按諸葛亮的想法,起碼要準備個一兩年,等國內民眾休養生息一段時間,起碼也得積攥點糧草才行啊。
那裡想到這個新皇帝比他還心急,才登基沒多久就急匆匆地想著發動國戰。國戰可不是開玩笑的事情,這麼大規模的戰爭,往往就是全國動員,一個不好可是會弄得國家覆滅的,這不由得他不慎重。
“丞相,此事實在是宜早不宜遲,你也知道,我們的火器秘密已經洩露了出去,魏、吳兩國一定也在加緊生產火器。火器你也知道,殺傷力巨大,我們晚一點開打,他們就會多生產很多火器,到時候,我們將士的傷亡就會多很多。
所以我們要趁著他們現在生產出來的火器還不多,儘快和魏、吳兩國決戰。決戰的日子越近,我們的損失也就會越小。”劉厚道。
“可是……”諸葛亮還要說什麼,劉厚打斷了他的話道:
“朕知道丞相你擔心什麼,你擔心的事情無非是國內政局不穩和糧草籌措問題而已。放心吧,朕認為這兩方面都不是問題。朝政問題,朕盡皆託付與丞相。丞相大才,處理內政對於你來說不過小兒科而已。”聽到這裡,諸葛亮不禁搖頭苦笑。
“目前我大漢疆域還很小,管理難度不大,漢中有朕三叔和鳳雛先生率大軍鎮守,可謂穩如泰山,即使是司馬懿多番來犯也無法撼動;荊州有朕二叔鎮守,朕又新派了一旅新軍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