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到這裡,老弱‘婦’孺早已經是又累又疲,比起青壯年,他們的身體差了不止一籌,能夠早喝上一口熱食,他們平安無事的可能‘性’便大上一分。
如果任憑老弱‘婦’孺自生自滅,就算李賢設立粥棚賑濟災民,不患寡而患不均,青壯們年輕力勝,一定會搶走所有的食物,那時候,老弱們便沒了活路。
什麼百善孝為先,尊老愛幼,這些高尚的美德在死亡降臨之際都已經成了一個笑話。
這世界只有一個真理,那就是活下去!
下邳東城,陳登、糜竺很有效率,他們動用了全部人手,運糧的運糧,煮粥的煮粥。
等到第一排鄉民順利入城之後,香噴噴的粥食已經準備好了。
李賢‘抽’出一根筷子,他‘插’到米粥中,筷子屹立不倒,這說明粥裡面的米粟沒有偷工減料,他很是欣慰,當下讚道:“有這些米粥,百姓們起碼可以活下去了”。
相梁笑道:“這都是使君的恩德”。
李賢笑而不言。
時間倉促,城內不可能一下子備好幾百口大鍋。
陳登、糜竺動用了舉族之力,才堪堪準備好了可供五百人同時食用的飯食。
正巧,第一‘波’吃飯的人也只有五百人。
如何賑濟流民,確保他們不再生‘亂’,李賢早就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開始,入城的流民數目絕不能多。
數量多了,很容易滋生各類矛盾。
想想看,城外的流民已經足有數萬人,而且,不遠處還有流民源源不斷的加入其中。
如果無人管束,這些流民蜂擁而入,怕是會像蝗蟲一般,所過之處一掃而光。
那樣的話,李賢便成了‘弄’巧成拙的夯貨,城內一定會有不少人等著看他的笑話。
第一‘波’流民吃完米粥之後,李賢才傳令下去,准許第二批人入城吃飯。
後入者看到第一‘波’流民吃飽喝足的滿意模樣,當下安了心。
看模樣城內糧秣足夠,應該足夠大家食用了!
剛開始,下邳城內的鄉民對流民還有些畏之如虎,他們生怕這些走投無路的傢伙會打家劫舍,作出無法無天的事情,誰曾想,入城之後,所有的流民都在衙役、兵丁的指揮下有秩序地前往粥棚。
沿途間,沒有人偷‘奸’耍滑,更沒有人肆意妄為。
有善心的百姓開始放開院‘門’,將家中多餘的糧秣送到了粥棚的位置,也有人自己燒火煮飯,將煮好的飯食送了過去。
受到無數冷眼的流民從未享受過這等待遇,一時之間更是感慨不已!
若不是李使君,大家連入城的機會都沒有,說不定什麼時候便會餓死在城外,而城中的百姓想的更是簡單:李使君果然不凡,無法無天的流民到了他手上也只有老老實實的料!
聽說了李賢怒而拔刀的行徑之後,腦子靈泛的大族急忙籌備糧秣,齊齊送到了東城。
這可是拉攏關係,表忠心的最佳時機。
李賢不是想賑濟流民嗎?
眾人拾柴火焰高,一個陳家加上一個糜氏,雖說還有郡府的府庫支撐,可哪裡能夠及得上成百上千個大家小家的幫忙?
一個時辰之後,東城的糧秣便堆積入山。
李賢見狀很是欣慰,這些大族如此知情知趣,倒也不枉他拉他們一把!
厚實的功勞簿又多出了幾十頁的內容,上面寫出了各家各族進獻的糧秣、食物。
有喜好攀比的家族,聽說自己的死對頭比自己多進獻了一成的米粟,他們當即急紅了眼,立馬拿出更多的糧秣出來,以表誠意。
這時候李賢可不會將糧秣拒之‘門’外,無論是誰送上‘門’來,無論送了多少,李賢全都照單全收。
糧秣全都登記造冊,現場煮粥食用。
李賢已經有了初步打算,過了今天,他會給流民分發定量的糧食,然後效仿青州的軍屯制度,在徐州施行屯田。
下邳城外,陶謙贈予了李賢八百畝良田,李賢打算用他們來做屯田。
如果再加上開荒出來的土地,足夠流民們忙活的了。
冬日雖然不能種植作物,但是卻可以深挖土地,將土壤翻出來凍曬,這樣的話,即可以確保開‘春’之後土地鬆軟,又可以殺死土中暗藏的蟲子。
流民們在死亡線上掙扎了好幾日,多數人都已經絕望了。
李賢能夠提供吃食,便是流民的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