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稍看了看,他在一幅青城隱逸圖的隔間前停住腳步,緩緩拉開,裡面正存放著一幅裝裱好的畫作,開啟時,散發著一股墨香氣息。
陳逸將畫作輕輕拿中,然後慢慢的拉開,只見一片山石林立之處,有一個人在緩緩行走,除了山石,樹木之外,再無一人存在,看起來頗有幾分隱逸的味道。
大致看了看畫,他便將畫繼續歸回原位,今天只是初次而來,還沒有準備好,明天觀看時,他就會做好奮戰的準備,有著這麼多的古籍書畫,他怎麼還能每天一副清閒的姿態。
緩緩在書架前觀看行走著,忽然看到了一個紙條,陳逸一下停了下來,只見這上面寫的是唐代摹本黃庭經,除此之外,沒有作者的名字,這讓他不禁有些奇怪,難道是佚名所做不成。
一些書畫,由於作者未曾署名,其上又沒有任何關於作者的線索,所以這類書畫便是佚名。
第四百九十三章奇怪的書法
對於黃庭經,陳逸並不陌生,哪怕之前沒有接觸過古玩時,也是有著一定的瞭解,黃庭經是道教上清派的重要經典,也被內丹家奉為內丹修煉的主要經典。
只不過他之前的瞭解,完全是建立在一幅著名的書法作品上,那就是王羲之的楷書《黃庭經》。
王羲之可以說是華夏最具影響力的書法家,有著書聖之稱,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廣採眾長,治於一爐,擺脫了漢魏時期的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極遠。
其代表作《蘭亭集序》被稱之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史上,與其子王獻之,並稱二王,其所書作品,被後世眾多書法名家摹仿。
說起王羲之,陳逸不禁想到了一個成語,便是與其有關,那就是東床快婿,當時晉朝一位書法家,太尉郗鑑有一個女兒,年方二八,貌有貌相,只是尚未婚配,郗鑑對女兒非常疼愛,所以要為女擇一良婿,他與當時的丞相王導情誼深厚,又同朝為官,聽說其家中子弟甚多,個個都才貌俱佳,所以便將自己的擇婿想法告訴了王導。
王導隨即便答應了下來,讓郗鑑隨意到家裡挑選,只要他相中的不管是誰,都會同意。
於是郗鑑命心腹管家,帶上重禮到了王丞相家中,王府子弟聽說郗太慰派人覓婿,都仔細打扮一番出來相見,尋來覓去,發現少一人,於是王府管家便領著郗府管家來到東跨院的書房裡,只見靠東牆的床上一個袒腹仰臥的青年人。對太尉覓婿一事無動於衷。
之後管家回到府中。對郗太尉講述了此事。說王府年輕公子二十餘人,聽說郗府覓婿,都爭先恐後,唯有東床上有位公子,袒腹躺著若無其事。
郗鑑急忙讓管家帶著他去王府,說他選的就是這樣的人,來到王府後,見此人既豁達又文雅。可謂是才貌雙全,當場便下了聘書,擇為快婿,這就是東床快婿的故事。
這既然是摹本黃庭經,那自然不會是道教經典書籍了,而只能是別人所臨摹的王羲之書法黃庭經。
陳逸緩緩開啟了這一個隔子,準備一觀這沒有作者姓名的摹本黃庭經,究竟是何種模樣。
這由王羲之所書寫的黃庭經,又稱換鵝帖,是其楷書中最為著名的一個作品。傳說山陰有一道士,欲得王羲之書法。因為知道王羲之愛鵝成癖,所以特地準備了一籠又肥又大的白鵝,並專門找人打聽王羲之出遊的路線,並在其路線上放鵝。
王羲之出遊時,看到這一群白鵝,果然十分喜愛,想要買下,因為他認為養鵝不僅能陶冶情操,還能從觀察鵝的動作形態中悟到一些書法理論,於是他便找到放鵝的道士,商量著買下這群鵝,這名道士說只有王羲之為他寫一段經文,他才會將這群鵝相送,王羲之欣然答應,寫了六十行的經文,高興的籠鵝而歸。
只不過無論是黃庭經亦或是蘭亭集序,其原本真跡都已然不復存在,所剩下的只有後世的摹刻本,以唐代摹本最為傳神,而且極具價值,歷來被當做真跡看待。
如果是唐代的黃庭經臨摹之作,哪怕沒有作者款識署名,其價值也非同尋常。
陳逸緩緩開啟這一個隔間,裡面一幅裝裱好的卷軸,看其材料,應該是絹本。
紙在西晉以後才用於書畫,但是直到宋代才大量應用,而唐代盛行絹,紙的使用是非常少量的。
他之前在練習畫作時,也曾在一些絹上作過畫,只不過絹底色不如宣紙潔白,而且繪畫之前要做許多的準備,沒有宣紙那般的方便快捷。
近現代的許多書畫家,基本上都是使用宣紙寫書作畫,至於絹,其價值昂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