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可以應付的。
注2:度娘關於魚麗陣的解釋有兩種,但是細觀之,主要的例子其實都來自對鄭國的這次作戰的描述。而且對其的解釋也都來自杜預的註解,可是結果卻出現三種解釋,嗚呼哀哉,佩服佩服,真真是好大的嚼頭。
………【100。激奏Ⅶ】………
面對劉備和公孫瓚的求援,袁紹最終決定派潘虎帶著冀州軍一部前往了戰事的最前沿。
下達了這樣命令的袁紹雖然心中有種罵孃的衝動,畢竟他就算再怎麼紈絝再怎麼不學無術好歹也曾經參與過平定張角的戰鬥,而且當初還曾經作為盧植重點培養的物件仔細學習過那些他頗感興趣的戰陣知識,知道頂在最前面的劉備和公孫瓚軍沒那麼容易垮掉。
但是他能只回上一句輕飄飄的“請在堅持一下”麼?這顯然並不現實。
公孫瓚和劉備都不是蠢蛋,於公於私他們手中的部隊顯然不適合與敵人同歸於盡。
最為重要的一點是,經過了孫堅的事件後,諸侯們原本就存在的那些個小心思被瞬間放大,進而演變成猜疑和不安,任何事都要留一手,這或許也是劉備和公孫瓚的部隊頂不住的另一個重要的原因,他們害怕成為袁紹手中的炮灰,關鍵是這炮灰犧牲的似乎還一點也不值。
所以袁紹必須要派出援軍,一方面增加防線的厚度,因為從兩翼傳來的訊息顯然證明了董卓軍的主攻方向就是中路,作為薄弱的左翼似乎並沒有遭到多大的攻擊,袁術甚至在孫堅的奮戰下還有心思派傳令過來詢問袁紹是否需要他的支援。
另一方面自然是希望用這樣的行動給前線的兩位諸侯吃下一顆定心丸,雖然效果不一定有多好,但是袁紹相信只要自己釋放出這樣的意思,那兩位驕傲的傢伙尤其是公孫瓚,必然會全力以赴,畢竟那個老兄當年可是對於西涼軍號稱大漢第一軍而耿耿於懷呢。
更別說被派出去的潘虎率領的冀州軍無論是名義上的主將韓馥還是實際的指揮者們都一門心思想要為潘鳳報仇,一到前線必然奮勇殺敵,這同樣也能激起公孫瓚和劉備的好勝心。
至於袁術增援中路的請求,袁紹與幾位謀士快速商議後決定予以拒絕,反而吩咐其小心行事。
董卓軍現在的進攻強度還在袁紹的意料之中,但是董卓是否真的將全部的籌碼都壓在了中路這一點袁紹並不能十分肯定,畢竟對面的李儒也並非什麼好欺負的傢伙,董卓的指揮能力更是經過數十年的積累變得相當的老到,所以袁紹很擔心對方會否有什麼出人意料的後手。
袁紹不得不防。
不過袁紹相信,這一切的迷霧會隨著曹cāo右翼的展開和進攻而被撥開,因為如果董卓有後手的話,必然要在曹cāo進攻的時候用出來,除非他能夠忍受得住來自側翼的巨大威脅。
當然,對於袁紹的這個命令,袁術是相當歡迎的,對於這樣殘酷的戰鬥,他是能不參與就不參與。反正對於他來說袁紹現在風頭正勁,他爭也是爭不過的,如果這一戰過後袁紹的實力大損的話,那麼到時候進攻洛陽的戰鬥的主導權自然就會落入他的手中,而且到那個時候局勢已經明朗,那麼他在南陽的兵馬應該就可以動上一動,他的底氣也會更足一些。
北邊一個李書實,南邊一個劉表,雖然都不是十分聽話,但是卻讓聯軍野心最大的兩個諸侯都不能傾全力參與到這場大戰之中,雖然不排除兩個人另有心思,但是單從這一場戰鬥來說,董卓應該已經算得上值回票價了吧。
如此看來董卓還真是下了一盤很大的棋啊。
順便說一句,已故的前太尉張溫曾經說過,董卓在隴蜀一帶都“素著威名”,所以別看劉焉的野心也不小,但是在羌氐的威脅下,他還真不敢出漢中過陽平關去抄董卓的老窩,更別說金城那邊還有一個隨時可以南下的韓遂,如此一來董卓可以說是完全沒有後顧之憂。
只是很可惜,董卓沒能成功收編陶謙這隻老狐狸,否則此時此刻聯軍只怕已經到了解體的邊緣,畢竟比起只起到牽制作用的李書實和劉表,陶謙的位置才是心腹之患啊。
這也就是為什麼韓信的威名更大,但是真正讓項羽發瘋的人卻是彭越一樣。
事情果然如同袁紹期望的那樣,隨著潘虎所率領的冀州軍帶著袁紹的將領到達前線,已經合兵一處苦苦支撐的劉備和公孫瓚也不再遲疑,公孫瓚是想要為幽州軍揚名,劉備則是不希望大漢王朝落入董卓這樣的人手中,雖然目的不一樣,但是卻都是此時開始拼命的動力。
隨著青龍的落雷和前線士兵的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