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了她的夢。這樣的家庭背景讓我內心時時隱痛。
1986年4月18日,長子王京來到了這個世界上,父母的喜悅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當孩子響亮的哭聲震撼著我時,我才想到初為人父的責任:怎樣教育他,怎樣才能把他培養成人。
至今讓我後悔不迭的是早期胎教一片空白,至於優生優育等也只是在責任的驅使下,匆匆趕到書店買回了一些早期教育的書刊,急切閱讀之餘,望著自家炕頭這個新生命,一個渴望在我心中湧動孕育……
想起自己的孩提時代,想起飽經滄桑的父母,耳邊還回蕩著他們的諄諄教誨和殷切希望,而我自己卻無法實現了……
這一切可能就是兒子成長中我孜孜以求培養他的原動力吧。
生活的艱辛逼著我這個內向性格的人往來於東三省、南方各省,做起了水產生意。這個過程中朦朧地意識到北方人和南方人因為氣候、環境造成了秉性、相貌、智商、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等的差異,也驗證了“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說法。
生活在北極圈的愛斯基摩人以漁獵為生,由於極地的氣候環境、地理位置的影響,他們的孩子形成了堅定、獨立、冒險的性格特徵;而生活在熱帶非洲的特姆尼人,他們的生活環境就使孩子形成了依賴、服從、保守的性格特徵。
生態環境、生活環境、氣候因素等,都會影響到人的成長,大自然和人類社會,就像一位雕塑家的左手和右手,共同雕琢著每個人的人格,塑造著不同的人生。
儘管沒有生活在大城市,但我們的村子處在適宜的緯度,四季分明的海洋性氣候,把春夏秋冬描寫得淋漓盡致,也為兒子的成長提供了一個豐富多彩的環境。
孩子出生的第一個夏秋,就充分享受了大自然的田野牧歌。耳邊是鼓譟的蛙鳴、悠揚的蟬聲,眼前是蓬勃的綠野、豐碩的金秋,無論是在嬰兒車裡,還是在父母的懷抱裡,視覺、聽覺、觸覺的豐富刺激,都對他初始的智力開發和人格培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也許是從小受父母的溺愛太多,也許是受母親慈愛的影響,我對孩子的愛也無以復加,甚至愛本身就成了一種享受。
孩子滿兩個月服小兒麻痺藥丸時,險些被噎住。我驚出了一身冷汗,從此以後,我的愛變得科學起來。
現在關於早期教育的書很多,但深刻的體會告訴我:只有愛到深處,才能超越天倫之樂,得到更多的收穫。這種愛與偶爾的愛撫完全不同,是溫柔和責任的結合,是耐心和恆心的考驗,同是也是一種智慧的體現。
因為這種愛,兒子讀初中了還在我被窩裡做鑽山洞、芝麻開門的遊戲,我們之間的融洽是無法形容的。也正是出於這種愛,我對他有了一份嚴格,採用了不同於常人的養育方法。
出生後幾個月的小王京,已經開始吃水果了,我認為吃水果不僅對身體有好處,吃水果的過程,也是一個認識事物的過程,可以嚐到酸、甜、苦、澀不同的滋味。但在他奶奶的育兒概念裡,這卻是有害的。“這樣吃孩子長不出牙來!”在奶奶的斥責聲裡,我還是固執地讓小王京品嚐各種滋味,不僅是水果蔬菜、五穀雜糧,還讓他嚐到了魚蝦等海味,以至於因為貪吃,才幾個月大的王京就鬧了好幾次腹瀉。
現在想來,那時的我並沒有明確的理論指導,只是出於朦朧的意識,讓孩子在豐富的感官刺激中,認識客觀世界,促進智商發育。
一位心理學家說:“家庭對人的塑造力是人格發展的基石。”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不僅具有自然的遺傳因素,也有著社會的“遺傳”因素,人類的知識和文明,都會透過家庭這個細胞,一代一代地遺傳下去。
過去有許多老話來形容這種遺傳特徵:“虎父無犬子”、“有其父必有其子”、“老子英雄兒好漢”、“龍生龍,鳳生鳳,耗子生兒會打洞”等等,這些話曾經受到批判,因為有血統論嫌疑,忽視了後天因素對人的影響。但是現在客觀地看,這些話也不無道理。
父母總是按各自的意願,各自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父母是一本書,從孩子出生的第一天起,就供他們閱讀,引領他們走向人生。父母是引路者,自己有怎樣的世界觀,很可能孩子就有怎樣的世界觀,而不同的世界觀,正是不同世界,不同人生的入場券。
我的世界觀是積極的,樂觀的,但是我自己的人生道路並沒有把握好。帶著一種深深的痛悔,我把希望寄託到兒子身上。
我只讀過一年高中,輟學後,父母為了讓我有一種文憑,將來能應付最起碼的跳出農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