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十八日。
日軍調動了七個旅團的番號,包括偽軍,將近四萬餘眾,針對中條山分軍區域,發起了第三次大掃蕩。
早有準備的中條山分軍區,放棄瞭解放不久的的陰山縣,以及山外的根據地,退守到山脈之中。
未能抓到八路軍。
日軍把火氣發洩在了老百姓身上。
搶光,殺光,燒光,統稱三光。
雖然老百姓早就被轉移了,前兩者無法做到,但是他們的屋子跑不了。
一座座村莊燃起熊熊大火,黑煙高高升起,隔著十幾裡地外都能看到。
數不清的村莊被燒成白地。
中條山以東被燒出了一片無人區。
轉移到山裡的老百姓得知家沒了,面朝著家的方向痛哭流涕。
這只是殘酷戰爭,所帶來的冰山一角。
日軍封鎖了所有進山的路口,兵分三路分進合擊,根據情報直撲兵工廠所在的位置。
剛剛建立的龐大兵工廠,即便是想轉移,又能轉移到哪裡去呢?
剛到手的海量物資,是李雲龍信心的來源。
他毫不猶豫的指揮部隊,同日軍展開了山地陣地戰。
在最重要的戰略核心斷崖峰,兩軍打出了真火。
日軍動用飛機大炮狂轟亂炸,把山頭上的枯木削成了粉碎,幾日下來,炮彈的彈殼堆積如山,山頭都被削平了一截。
山上的老鼠估計都死絕了。
但新二團的八路軍戰士,躲在反斜面的坑道里,默默的捱過了炮火的轟炸。
在敵人衝上來的時候,他們迅速的出現在陣地上,用手裡的武器把敵人趕下山去。
李雲龍不是捱了打不還手的人。
日軍有飛機大炮,他有火箭炮啊!
剛成立的火箭連抽冷子來一波齊射,就相當於四個重炮團的轟擊,讓進攻的日軍吃盡了苦頭。
指揮進攻的前田次郎,發電報給崗村寧次訴苦:
“八路軍又在用他們的神秘武器了,我們重炮團的威力遠不如他們。現在只有天空上能佔一點優勢了。”
崗村寧次當即回了一份電報:“我不管傷亡,只要兵工廠!”
激烈的攻防戰仍舊在繼續。
……
八路兵工廠。
因專業技術高明,成為副廠長的張繼明,從辦公室裡出來就看到了最近常來的袁朗。
“袁顧問,您來了。”
“我來看看,不用管我,你先忙著。”
袁朗背過手,踱步在機器之間,看著一一顆顆黃澄澄的子彈走下流水線,手榴彈被裝進彈藥箱裡。
他忽然就覺得充實了許多。
提供再多的武器彈藥都是一次性的,用完了,損耗掉了就沒有了。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如此規模的一個兵工廠,所能產出的彈藥,足夠十萬人使用。
要是以八路軍那種節省的方法,二十萬人也夠用了。
即便他離開了,只要短時間內軍隊不擴張太多,八路軍就不必為武器彈藥發愁了。
袁朗要離開了。
他之前就有所預感,上一次清剿間諜的任務結束後,便真正的證實了。
新任務,是幫李雲龍擋住日軍第三次掃蕩圍剿,保衛兵工廠。
獎勵:三八式步槍生產線,兩條。
注:本世界最後一個任務。
預料之中的事情。
對於此次反掃蕩,袁朗早就琢磨好辦法了。
谷
建設兵工廠之初,最重要的點就是防守。
有過黃崖洞保衛戰的經驗,他們選擇了一處絕佳的地形。
只要戰略高地斷崖峰守住了,日軍就別想對兵工廠造成威脅。
反斜面構築坑道防炮洞,面對敵人有強大火力情況下,最佳最有效的防禦。
洞裡提前儲備清水和罐頭。
採用這一策略,事實證明哪怕是財大氣粗的美國人,用掉了近兩百萬發炮彈,把山頭削低了兩米,都沒有打贏。
窮的子彈都要節省的日軍,把派來的四萬人都死絕了,也絕不可能拿下山頭。
“我就知道你又來這了。”
最近一直照顧袁朗的徐瑩,還是找到了他:“已經做好飯了,我來叫你吃飯。”
“知道了。”袁朗平靜的回答道,就好像沒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