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
殿試試題是由政事堂預擬,然後呈請皇帝選定。有時由讀卷官預擬後徑送皇帝圈定或由皇帝直接擬題。
殿試題現在更側重於策問,現在倒還沒有改為詩賦,不過唐中葉以後,詩賦之風大盛,殿試也改為更側重於詩賦,規定韻腳象省試中的試貼詩一樣,或五言六韻,或七言八韻,對聲韻格律要求很嚴格。
殿試的文體,是駢體文,皇帝殿試時就時事政治或經義史事提幾個問題,應試貢士須按照駢四驪六對偶工整的句式文體作文。
王維其實對策問題與詩賦題都挺擅長,不過他倒還是更希望是策問題,只因詩賦這種東西,想要寫好,對靈感的要求真的很高,而在殿試這種天然的讓人緊張的考試上,怎麼可能有那種愜意的心境?
即使王維在前世已經飽受應試教育的摧殘,哦不,是考驗,不過此時在跪著接到自己的試卷與題目時,依舊有種心跳加速的感覺,毫不客氣的說,古代的殿試,其重要程度可比後世的考試要高得多。
成功了,那便是金榜題名,獲得官身,光宗耀祖;失敗了,那就又要重新準備省試,再次挑戰殿試,像王維這種名氣大得驚人的傢伙,肯定要被冷嘲熱諷……
“省試第一都無法透過殿試?這第一是怎麼來的,肯定有內幕吧!”
“名氣這麼大,才華吹噓得有那麼高,最終還是落榜了,看來什麼名氣才華,全是吹出來的啊!”
“沒想到大名鼎鼎的天才詩人王摩詰也有今天,真是老天有眼!”
“王維,就算你過了省試又如何,殿試過不了照樣重來,怎麼樣,還是要走我的門路!”
……
王維搖了搖頭,強自將這些干擾自己的念頭摒棄,他應該要對自己的實力有信心,若是他沒有融合原來王維的靈魂,那再怎麼努力也沒用,一個現代人,沒有古代從小到大十幾年的薰陶,就想考科舉,那簡直是天方夜譚。
王維畢竟有一顆大心臟,做大事的人向來都是心志極為堅定的,很快鎮定下來的他,不慌不忙的開啟卷子。
果然,詩賦之風尚未興起的開元初,殿試的題目還是側重於策問,就是不知道李隆基會不會真的親自看這些貢士們答案了。
因為雖說能夠透過省試來到這殿試考場的考生們,都是jīng英中的jīng英,但畢竟這些所謂的jīng英都是些沒有實際治政經驗的考生。
===============
求收藏票票~~~~~~~
117、殿試結束
() 這些考生也許jīng通詩賦、通曉經義、才思敏捷、文采飛揚,但回答出來的策問肯定更像是浮在空中的樓閣,沒有什麼參考的價值。
昔rì李隆基剛剛登位後,心情激動的進行自己第一次殿試審卷時,就很期待自己能不能發現什麼英才,結果卻讓他大失所望,第二次也同樣如此。
貢士們所回答的策問都是大而化之的東西,而每年都有把策問答成針砭時弊的抱怨,字裡行間偏偏還要充斥著一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優越感,好像整個國家的黑暗面只有他才看得出來一般。
而若是讓他想出個什麼解決黑暗面的方法,他又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最終的萬金油回答,就好比“一切都是體制的問題”一樣,一切都是權貴腐化墮落的問題,像我們這些“大唐未來的希望”,都是被權貴打壓的存在。
即使對貢士們參差不齊的水準很失望,但李隆基也知道,這些考場jīng英,只要經過一段時間的鍛鍊,還是很有前途的。
所以李隆基有時也還會耐著xìng子審閱一兩份試卷,雖然是空中樓閣,但那種把文章寫得花團錦簇的,他還是很願意看的,就當是欣賞美文了,他畢竟是個頗具文學藝術細胞的帝王。
這次策問的題目還是緊扣時事的,這題目是詢問考生關於最近“敕禁惡錢,重二銖四分以上乃得行。”這個做法的意義是什麼,而實行了這個政策後長安人心浮動,各項交易都停止下來,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
王維看到這題目,不由心中一喜,這題目簡單啊,放到後世不就是道最基本的金融題嘛,他雖然是個文科僧,但有關貨幣的問題,高中時的政治,就已經講得很詳細了。
不過這答題還要用駢文,若不是王維駢文功底不淺,他還真的無法將自己超越了別人千年的想法表達出來。
就在他胸有成竹的醞釀答案時,餘光卻瞥到不少貢士都面露難sè,有的在撓頭,有的在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