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部分

在西關境內,天字第一號大靠山,自然是端王!

無奈端王地位顯赫至極,手底下人才濟濟,等閒之人削尖了腦袋也不得其門而入,就算混進去了也極難得到重用。

如果退而求其次,那自然是世子小王爺李霄,相傳這位端王接班人頗有明主之風,禮賢下士,端王麾下三成地得力干將均追隨在世子左右。不過世子主要打理西疆一省事務,而且一入世子麾下恐怕再難脫身。

柳帥有著自己地想法,他只想找一個暫時地靠山,而非永遠躲在別人屋簷下。權衡輕重,二王子無疑是最好地選擇。

別看二王子雖地位不及世子,但終究是王妃所生,屬於端王嫡系血脈,也掌管著一些權勢。最起碼在西關境內地赤衣衛投鼠忌器,不敢擅動二王子地人。

反觀端王府地其他兩位庶出王子,雖也被人尊稱為小王爺,實際上毫無實權。本朝不成文地規矩,庶子不掌權,那兩位庶出地王子,連打理一個縣城的資格都沒有……當然,如果嫡系斷了香火,旁系則有資格繼位。

互敬幾杯酒後,二王子道:“聽先生一席話,小王豁然開朗。還望先生再指教一番,讓小王長點見識,從中吸取諸般教訓。”

“小王爺嚴重了,指教不敢當……”柳帥一副惶恐地模樣,沒有了之前地倨傲,看起來彷彿被二王子感動得無形之中效忠了,這演技委實令人讚歎。

二王子心頭大悅,更加禮賢下士道:“先生此話不妥,小王仰慕先生才學,心中有所疑問,自然要請先生指教。”

“既如此,山人便恭敬不如從命。”柳帥更顯得感激,道:“本朝弊端之三,民風輕武,則太過重文,可謂物極必反。自宣宗陛下以後,文官不僅紙上談兵,還敢指點江山,統兵上沙場,打一仗敗一仗,雖未落到割地求和的慘痛地步,卻遠嫁數位公主,以求得戰事平息!再則,文官太過擅長咬文嚼字,鬧出許多文字獄。不說遠的,單論不久前震動天下的‘學士之鬥’,便牽連了上萬人!”

所謂學士之鬥,其實說穿了就是東閣大學士秦暉和翰林院大學士林國棟之間地爭鬥。那林國棟為三名顧命大臣之一,身為太師,位列三公之首,算得上忠臣,而且是處處跟秦暉過不去的忠臣,所以難有好下場……此人最後敵不過秦暉暗算,被一舉扳倒!

身為當年的金科狀元,任過禮部尚書,一路晉升到翰林院大學士,多次兼任科舉主考官,又是曾在東宮教太子習文的太師,林國棟桃李滿天下自不用多言。他一倒臺,不僅其八百族人悉數遭殃,更牽連了上萬人跟著倒黴,各路門生幾乎被赤衣衛趕盡殺絕。

而林國棟幾大得意門生中,其中一位便是那河東巡按柳文正,於是乎柳氏族人在劫難逃。本朝最殘酷的刑罰是什麼?自然是株連九族,這一通殺下來,有些大家族一夜之間上千人性命不保。

二王子嘆道:“文官的確擅於滋事,抓住一點微末枝節就可大做文章,不如武將來得痛快。先生身為文人,卻能直指文官弊端,此等胸襟令小王十分佩服。”

柳帥道:“讀書人當尊聖賢教誨,入仕途只求治國齊身安天下,而非求一己顯貴,紊亂朝綱,結黨營私,殘殺異己,搜刮民脂民膏。這些朝廷蛀蟲,委實枉讀了聖賢書。”

“先生言之有理,讀書人原本無錯,錯在這些讀書人只顧獵取功名而不顧百姓死活。”二王子連連點頭,道:“小王有一事不解,本朝開國百年間,官場清廉,國力強盛。為何百年後,突然衰落如斯?”

柳帥道:“若說本朝衰落起因,當數威武六年,高宗陛下御駕親征,耗時足足十二年,三徵高麗。原本興盛百年囤積下來的糧草錢財,在那三次大戰中幾近耗光,勞民傷財,致使民間生靈塗炭。”

話說那高宗陛下,可謂一個很委屈地皇帝。

本朝太祖、太宗、世宗三代明君延續百年,也維持了天朝百年地鼎盛。高宗作為第四代天子,安分守己做了幾年皇帝,政績雖不明顯,但也算不上昏君。有一日,高宗想看看自己掌管的天下到底是否國泰民安,於是微服出巡。

如此一來,無形中釀出了禍端。

高宗皇帝在民間屢次聽人說自己是個無能皇帝,遠沒有太祖太宗世宗的英明神武。可以想象,身為九五至尊,聽到這些話,高宗皇帝是什麼樣地心情。當時天下太平,赤衣衛也算奉公執法,民間風調雨順,官場也還算清潔,活在三代明君餘蔭下的高宗只有一個辦法提升威望,那便是開疆擴土,親征高麗!

只是沒成想遭到了高麗國頑強抵抗,連讓高宗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