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帝便將目光移向柳平原問道,“寧州大軍糧餉還有多少?士兵的盔甲器械,弓箭刀槍是否還有儲存?要是有的話,讓他們一定最少也要保持半年所需,要是沒有的話,兵部立即將撥付一批過去。至於增派援兵的——就以你剛才說的,要是離國二十萬鐵騎真的南下寧武關,讓柳東樓和姬弘昌兩人阻擋半年吧。朕想半年時間,遼州跟北戎的一戰也能分出勝負了吧!”
柳平原雖不知道燕帝為何對姬輕塵有這麼大的信心,認為只需要半年大燕跟北戎的戰爭就能分出勝負,不過看到燕帝將寧州的事務全都交給了外甥姬弘昌和柳東樓,他心裡倒是頗為高興,就躬身答道道,“諾!”
“眼下我們的問題還是應該放在北遼身上。”燕帝繼續說道,“北戎是大燕危機關鍵所在,要是來年開春北戎跟大燕一戰中戰了上風,就別說的離國,恐怕嶺南夷族也要向大燕分一杯羹了。要是大燕在跟北戎的一戰中獲勝,估計離國也不會再冒然南下,而嶺南夷族也會安分幾天。”
“陛下說的對,老夫也是這個意思。”白晉出言說道,“北戎騎兵強悍天下聞名,要是大燕能夠在跟北戎的一戰中取得輝煌戰果,到時候恐怕就是離國和嶺南夷族的兵鋒再怎麼強盛,他們想要趁勢攻打大燕也要掂量一下吧!”
“臣弟的想法也跟皇兄一樣,覺得該將遼州戰場放在首位。”皇叔姬雲說道,“不過,對於嶺南夷族,我們不能不防。現在夷族兵力不足,又要改建都督府,人心和軍心肯定會出現動盪,就是有李將軍坐鎮,可還是要以防萬一。所以臣弟的意見是,離國方面我們靜觀其變,可對於嶺南夷族,我們需要加強警惕,有必要的話可以向夷族派幾萬大軍。”
燕帝微微點頭表示同意姬雲的意見,將目光移向了負責新徵的新軍訓亂的白晉。白晉唯一思量開口說道,“新徵士卒有三十萬,大部分都是各州縣的州兵,只要稍加訓練一段時間,上場殺敵是沒有問題。關鍵還在於軍械馬匹。像跟北戎作戰,要以防守而論,三十萬士卒隨時可以北上守城。可我們要的是能夠重創北戎,讓他們在今後數年甚至是數十年不敢南下。這就需要大量的騎兵作為倚仗。然而現在新軍士卒中馬匹供給困難,想要訓練一支精銳的騎兵難度很大。”
“還缺多少匹戰馬?”白晉還沒有說完就開口燕帝問道。
“想要組建一支二十萬人的騎兵,還需要十萬匹戰馬。”白晉回答道。
“這方面兵部和戶部有什麼辦法嗎?”燕帝向唐儉和柳平原問道。
“寧州已經提供了八萬匹戰馬,這已經是極限了。”柳平原回到道。
“戶部倒是可以拿出一部分錢來給新軍購買戰馬,可這也得有人願意賣啊!”唐儉很無奈的說道,“以前我們有遼州和營州的馬場,不缺戰馬。可現在跟北戎開戰,他們佔據而來遼州和營州斷了我們的戰馬來源,而離國又對寧州虎視眈眈,跟他們購買戰馬無疑是痴人說夢。可是除此兩國外,還能有什麼地方可以購買到這麼多的戰馬嗎?”
“留下六萬士卒用以組建羽林騎,再撥四萬士卒南下夷族支援李愛卿。剩下的二十萬全部給北遼大都督府,再給他們購買戰馬的銀錢,比平時多給三成,讓他們自己想辦法解決馬匹問題吧!”燕帝沉吟了一下說道。
這話一出口,裴文矩和白晉兩人不懷好意的望著姬輕塵,很有幸災樂禍的意味。柳平原和唐儉鬆了一口氣,一副如釋重負的模樣。只有姬輕塵在聽到燕帝的無賴做法時臉一下子白了,讓自己解決將近十萬匹戰馬,自己到什麼地方去解決?
然而燕帝已經發話了,這就是聖旨,他能有什麼辦法呢?只能認栽了。不過依然想討價還價的問道,“父皇,這個讓北遼都督府自行解決戰馬問題,不是不行,可是你得給兒臣便宜行事的權力,不然兒臣也很難辦啊!”
“你想要什麼樣的便宜行事的權力?”燕帝似笑非笑的問道。
“比如——讓兒臣跟北戎通商,或者——”姬輕塵說到這裡,沉吟了一下,想給燕帝和御書房裡諸人一段時間的時間,又繼續說道,“讓兒臣組建一支商隊,想辦法從離國購買。”
“你們的意思呢?”燕帝沒有立即答應,而是向眾人問道。
因為這個問題已經不僅僅涉及到軍務問題,還涉及到了政務和邦交方面,他要向丞相裴文矩徵求意見。
“小範圍之內殿下可以一試!”裴文矩一開口說話就定下了基調,再往大離發展就不行,這沒有轉圜的餘地。
燕帝望向姬輕塵。
“可以。”姬輕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