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9部分

床渭誘揭鄞問�醇撲恪R簧��心芄徊渭郵��握揭塾Ω檬羌��奔�亍��孟竽俏弧拔銥醇�恕N依戳恕N藝鞣�恕鋇乜�觥V掌湟簧�倉徊渭庸�復位蚴�復握揭邸�

第三類為戰傷勳章。金銀銅鐵四級分別對應十六次、八次、四次、兩次。由於一次戰役中受傷次數只能算一次。因此想要獲得金質戰傷勳章地前提條件是至少參加十六次戰役。並且每次戰役都受傷。這樣算下來。想要獲得金質戰傷勳章顯然比獲得金質參戰勳章更加困難——能夠參加十六次戰役本身難度就不小。每次參戰都受傷地難度更大。最困難之處在於這個年代並沒有抗生素。能夠受那麼多次傷還能活下來地機率顯然無限趨近於零。

第四類為斥侯勳章,授予成功偵察敵情(所謂成功是指帶回準確有效的情報,不包括與敵方斥侯相遇)的斥侯。金銀銅鐵四級分別對應的成功次數為三十二次、十六次、八次、四次。為了避免斥侯在成功帶回一次準確有效的情報後消極怠工,此類行為的次數在同一次戰役中可以疊加計算。金質斥侯勳章也不容易獲得。因為斥侯這項工作難度很高,正規的戰爭中交戰雙方都會派出大量斥侯遮蔽戰場,想要獲得“準確有效的情報”就必須冒著生命危險突破敵軍斥侯的封鎖。若是有斥侯總是能夠遇上不派斥侯遮蔽戰場的敵軍,那隻能說他的運氣太好。

第五類為袍澤勳章,授予勇敢救援友軍者。這種救援不是簡單地在戰鬥中救援同伴,而是專指見友軍陷入重圍而為之解圍。設定此類勳章的目的是為了使大明軍人形成“即便身陷重圍也會得到友軍救援”的信念,這樣便可以大幅度增加軍人計程車氣。金銀銅鐵四級分別對應八次、四次、兩次、一次。

考慮到物以稀為貴,朱棣所設定的獲得勳章的條件其實都很苛刻,想要獲得金質勳章的難度更是不近人情。而袍澤勳章所需要的次數不僅少,而且救援行為在同一次戰役中還可以疊加計算。歷史上不泛多次殺出重圍後又返身衝入敵群進行救援的行為,比如說趙雲,比如說張須陀。對於這種英勇的行為若不進行疊加計算,朱棣覺得良心上過不去。

第六類為殺敵勳章,授予勇敢殺敵的軍人。金銀銅鐵四級分別對應一千人,一百人,十人,一人。這類勳章下限最低而上限卻最高。千人斬?說實話,朱棣根本不認為有人能夠領取金質殺敵勳章。

第七類為戰功勳章,授予出色完成使命的軍人。高階將領想要獲得這種勳章必須至少完美地完成一場戰役,而中低階軍官以及普通士兵,則必須有斬將奪旗或者在戰鬥中殺死大量敵人的個人英雄行為。與其他勳章不同的是,這種勳章並非金銀銅鐵四級,而是設金質鑲三鑽的戰功勳章、金質鑲兩鑽的戰功勳章、金質鑲一鑽的戰功勳章、金質勳章這四種。只從材質上就能夠看出,戰功勳章是大明帝國的最高階勳章。

“窮秀才”的社會地位之所以較高,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能夠見知縣而不跪。所以,朱棣決定讓獲得各種勳章的軍人擁有對應見不同品級的官員而不跪的權力,具體標準朱棣懶得費神,乾脆由禮部去確定好了。另外,勳章的樣式以及圖案設計自然也要交給禮部。

現代軍隊的各類勳章都有規定的佩帶位置,有的佩帶在左胸袋沿上方、有的佩帶在左胸袋沿下方、有的佩帶在衣領中間、有的佩於左臂上方、有的佩帶在右胸袋中間甚至還有戴在紐釦眼上的。目前朱棣對軍隊制服進行改革的興趣不大,因此準備規定所有的勳章乾脆象唐宋時期御賜的金魚袋那樣掛在腰間好了……

第二十章 命裡無時莫強求

一連幾天朱棣的心情都很不錯,因為他在小範圍內試驗了一下,發現以勳章激勵士氣的辦法確實很好。烈士陵園自然也能夠提高軍人計程車氣,但那畢竟只是死後的事情。而各類勳章,則使軍人們在生前便可以有具體的奮鬥目標。在這雙重激勵下,何愁大明軍隊的戰鬥力不大幅提升?

但這種好心情卻在武舉殿試即將舉行的前一天被破壞

景秀在武舉會試中的成績不好也不壞,排在第三十四名。按“欽定一甲三名武狀元授定遠將軍(從三品)、武榜眼授廣威將軍(正四品)、武探花授顯武將軍(從四品),二甲三十名授守備(正五品),三甲百餘名以次各授出身”的原則,如果是殿試第三十四名只能授與同進士出身。然而會試畢竟不是殿試,只要取得了參加殿試的資格,哪怕會試成績忝陪末座,也有一絲希望被皇帝慧眼識珠點為狀元——更何況三十四名也不算太低。

由誰當狀元是皇帝的權力,退一步說,即便大臣們有權對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