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部分

蔣緯國又說老師的老師的老師怎麼辦呢?……甚至更早的人孫子、孫武的兵法又是從哪裡學呢?總是要有第一人來開創的嘛。他用誘導法來使學員開竅,開啟他們遮蔽的思路,最後他把中外大軍統帥處理戰事的條文拿出來對比,強調學員也有和大軍統帥類似的思維,結果這些人大受鼓舞,漸增自信。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從蔣緯國回溯辛棄疾(2)

蔣緯國還特別注意山地戰術訓練,他的山地戰術觀念走出了傳統參謀作業的格式,深入到戰術思想的灌輸和運用,學員感到耳目一新。他說歐美尤其是西歐的地形都是窩形狀,山脊較緩,可堪利用;而中國的山較為挺拔陡峻,無法將西方的山地套用。他既研究進攻也研究防禦,以及怎樣發揮強勢的火力。另外他講授戰術的縱深,在步兵營的後面就是炮兵的陣地以及預備隊,一旦突破敵營,即完成戰術的貫穿,取得陣地後部隊不能離開,要撐住突入口的兩邊,不讓突入口合攏,以便讓第二撥的部隊超越進去一直抵達核心。所以他的講授是從攻擊、防禦、撤退等方面教起,務使學員知其所以然,並且學會如何策劃攻擊與防禦,尤其要使幕僚人員打消硬拼的、傷亡很大的舊有觀念。

蔣老先生規定石祖黃每週都要去見他一次,專談裝甲兵的事情,因為要培養裝甲兵,須依託綜合之力來培養,不能單靠軍事。蔣緯國說:“當時父親對裝甲兵的照顧可以說是無微不至,但是石祖黃對裝甲兵卻是一無所知。父親問不出所以然來,非常著急,所以就藉著我回家的機會問我有關裝甲兵的問題。我這個裝甲兵是土透土透的,我在部隊裡不聲不響,就是不要讓他們認為我喝了幾杯洋水之後就在他們面前耀武揚威,我也不會假傳聖旨。我在裝甲兵裡面謹守本分,但是裝甲兵有任何缺點,我都會向父親報告。父親再交給陸軍總部,由陸軍總部加以改進。總之,像石祖黃這樣不懂裝甲兵的人來指揮裝甲兵是不行的。”

後來,經過白崇禧的介紹,徐庭瑤接替石祖黃擔任裝甲兵司令。徐庭瑤屬於新桂系白崇禧系統,他自己卻是安徽人,那時候桂系在安徽的勢力很大。徐庭瑤雖掌裝甲兵,但是此公對裝甲兵之機動性所知不多,他將裝甲兵當步兵用。

戰車機動火力,如隨步兵移動而移動,則其機動性與火力必大受限制,成為對方火器的明顯目標,危險就大了。摩托兵呢,需要下車才能作戰,而裝甲兵在車內即可作戰,這是蔣緯國貫穿畢生的幕僚生涯中屢次強調的。早在1948年徐蚌會戰時,他任裝甲兵參謀長,就對裝甲兵隨步兵運用不敢苟同,當時裝甲兵以營為單位分到步兵部隊,蔣緯國認為此法不倫不類,戰車遷就步兵速度,失卻戰車動能,混在步兵中,正好成為被攻擊目標,所以他主張裝甲兵應集中單獨使用。

蔣緯國重新整理裝甲兵的努力是一個有機系統,也包括裝甲兵的後勤觀念要完全改變。過去談後勤,都是從後方向前方追補,但是一旦裝甲兵運動起來,後方對第一線部隊無法追蹤,所以一定要戰鬥體向後方領取補給品,如此就要將載重車編在裝甲兵,由裝甲兵管制,因為裝甲兵知道補給點在何處,而補給點不知道裝甲兵在何處。這種新觀念,使得建軍整訓呈現新的編組和麵貌,而人事配置也須精簡與之相偕。再者,步兵和戰車合起來成為裝甲兵。步兵、戰車、炮兵,再加上配合機動作戰的通訊,以及所有的戰鬥支援勤務(包含工兵、兵工、通訊、運輸、衛勤、化學兵等七種),都要配合機動的速度。戰車的機動性多大,所有的勤務就要發揮同樣程度的機動性,這些配合都冠以裝甲二字。蔣緯國強調,“裝甲”兩字,並不是指裝上鐵甲,而是指機動性。

從蔣緯國回溯辛棄疾(3)

這和德軍名將古德里安的用兵心得何其相似乃爾。古德里安*《閃擊英雄》論述說:“1929年我已確信,坦克單獨行動或協同步兵行動,皆至難獲取決定性成果。我精研軍史,尤以英倫演習以及沙盤演練可加深如下認識:唯有支援坦克之其他兵種與坦克速度及越野力相偕,坦克方能充分發揮其威力。在諸兵種合成兵團內,坦克應起主導作用,其他兵種則隨坦克之需要而行動。是以不可將坦克編在步兵師內,而須建立包括各兵種的裝甲師,以使坦克充分發揮。”古德里安所竭力倡導的閃擊戰術有三個要素,即奇襲、快速和集中。

至於兵工,包括所有的修護保養,分為一級到五級。蔣緯國解釋說,五級保養則在後方,又稱基地保養,它包括某一種程度的製造,例如零件製造。五級保養把總成修好後,就送到前方。總成就是各個單元,例如變速箱、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