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通透的分析擊中專制社會的命門。

他並孜孜矻矻,希其驚醒,導其改變。

但李鴻章輩的知識頭腦僅止於此。所以最終結果也是雞同鴨講,咽塞難通。

“道不行,乘桴浮於海”。中山先生不是這樣,他是道不行,起而革命。

此文既有總提,也有細講,包括急興農學、講究樹藝等,但他強調政治制度乃為根本。其他要在這個根本上依託進行,方有成績。

中山先生論證在民治社會與專制社會不同政經體制之下,人,這個創造的主體,遭遇完全不同的境遇。西方制度下,人活在世上,不虛此生,良性制度使其才智蘊藏,開世人無限之靈機,闡天地無窮之奧理。而在專制之下,野有遺賢,朝多倖進,人的本性被戕害成為基因,遺患無窮……

他25歲時寫的《農功》一文,也因闡明精彩闡述,被鄭觀應修改採用,植入其名著《盛世危言》中。此文也是有關中國改革的上上良策。

中山先生的論述,像一架天然的高精度測量儀,道出迷亂陸離現實中清晰的出路。

有些人,絕不是狹義的幕僚,甚至也不是廣泛意義上的幕僚,但我們仍可視之為一種參謀和智囊——他們可以說是對國家和民族的,時代意義上的幕僚。

中山先生寫於1897年的重頭文論《中國的現在和未來》,他這篇29歲時所寫的長文扣住了中國數千年以來的病灶,像全息攝影般寫出,觀之悚然不能自安。此文充溢鞭辟入裡的通透分析,無與倫比的敏銳觀察,流暢而不乏頓挫的敘述。

他說,不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