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即嚴復,為輸進西方文化的先驅。嚴復有五子四女一孫,孫名已僑,即嚴僑。
但真正吸引李敖的,是嚴僑渾身散發出的瀟灑、迷人的氣質和人格魅力。
1950年8月,一位身材瘦高、頭生密發、兩眼又大又有神的青年教師出現在臺中一中,他雖然來得晚,但卻很快使大家對他感興趣,因為他有一股魔力似的迷人氣質:灑脫,多才,口才好,喜歡喝酒。他一身多能,可教數學、生物兩科,英文、日文又極好,他屬於那種“有一點點瘋狂氣質,令人一見他就有對他好奇、佩服的印象。”有一次高班生踢足球,足球踢到場外,正巧嚴僑經過,他也不走路了,突然直奔此球,奮身一腳,就給踢了回來。大家為之叫好,他也趁機加入,大踢特踢起來了。
嚴僑最讓李敖佩服的是他不依賴祖先聲望餘蔭,而是敢於唱反調,這與李敖可謂“心有慼慼焉”。一次嚴僑應邀做一專題演講,題目是“人的故事”,最讓人感興趣的是他在講演中大談“演化論”而不是由祖父嚴復宣傳的“天演論”,他批評祖父所譯的“天演”二字中“天”字不妥,應譯作“演化”。這種不跟祖宗走,不守祖宗成法的灑脫氣魄,對足了李敖的胃口,李敖簡直是傾倒至極。
但李敖當時和嚴僑並不相識,嚴僑在另一個班上任教,李敖還無緣拜見,但機會來了。
1951年,李敖16歲,暑假後進了臺中一中高一上甲班,正好嚴僑教這個班的數學,於是嚴僑正式成了李敖班上的老師,兩人由相識、相知,最後成了忘年交。
李敖此時讀的書已遠遠超過同齡人,思想也趨於成熟,“狂狷”性格已初露端倪。他在班上“喜放顧詞,好爭好辯,頗為張狂”,班上同學為此很,甚至有人寫匿名信丟在他書包裡罵他,有好辯者找他較量,又總不是對手,沒想到嚴僑頗欣賞他的這股氣勢。
在嚴僑的數學課堂上,李敖常常因為“張狂好辯”,所以常在數學以外,扯到別處去很遠。嚴僑上課,與此頗有異曲同工之妙。他上課不為成規所拘,許多機械的題目,他自己乾脆不做,反倒自己坐到學生坐位上,叫數學極好的同學“站板”(站到黑板前)去做。他常在課堂上聊天,有一天居然說:“我要把你們思想攪動起來!”還有一次為了證明他說得對,他近乎打賭地說:“我若說錯了,我就把我的名字倒寫!”說著,就用極熟練的筆劃,把倒寫的嚴僑兩字寫在黑板上,儼然是“鏡子書法” 專家,學生們鼓掌呼嘯,師生之情,融成一片。
李敖的數學成績不好,但寫文卻有一套,於是試圖以己之長,避己之短,在數學練習簿上竟來了一段《簿首引言》,引Oscar W·Anthony的一段話,說“數學是人類智力的靈魂。……它超越了空間與時間的領域,告訴我們宇宙是這樣的悠遠,光線曾經歷百萬年的行程,方才照射到大地上。……”後來,數學練習薄發下來了,在“它超越了空間與時間”的一行下,被嚴僑打了一條紅槓子,下有硃筆批曰:“我想它超越不了空時!”李敖由衷讚歎:“這就是嚴僑的可愛處,他是數學老師,但他在精改習題以外,他還會跟學生的引文打筆仗!”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7.師生情深(2)
李敖深深地為嚴僑的風度所折服,欣逢如此良師,李敖記得不已,覺得有滿肚子的話兒要對偶像說,於是就花了幾天時間寫了一封長信給嚴僑,歷述了自己的成長曆程,以及對現實的不滿,對國民黨的討厭等等。嚴僑看了,就找到李敖,多所勸慰,此後交流的機會越來約多,兩人也就不是一般的師生關係了。
1952年李敖升到高二,數學改由黃鐘教,但這並沒影響到李敖與嚴僑之間的友誼。
嚴僑家住在臺中一中斜對面的宿舍,是一棟日式木屋,分給兩家住,嚴僑住後面。 房子狹長陰暗,不成格局。
李敖有時應約去看嚴僑,在談話中總覺得嚴僑與自己以前印象中的嚴僑有點不一樣,以前的嚴僑瀟灑,現在說心裡話的嚴僑卻頗多傷感。不久他才明白為什麼會這樣。
一天晚上,嚴僑和李敖看望重病住院的黃鐘出來,一同回家,嚴僑聽說黃鐘的病已沒有什麼希望,不禁感慨不已。夜色中,嚴僑突然低聲而神秘地告訴李敖:“你不要回頭看,我感覺到好像有人跟蹤我,是藍色的。李敖大吃一驚:嚴僑所說“藍色”顯然是指國民黨特務組織藍衣社,他們為什麼會跟蹤嚴僑?但他很快若有所悟。
隔天發生的事證明了李敖的“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