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杜馬,也按時召開了。政府要員和軍事長官更是頻頻集會。商討的問題只有一個,現在的俄國到底由誰來掌握。經過緊張激烈的討論,最後透過了輔助現任皇后為俄國新沙皇的決議。並且,根據尼古拉二世振興俄羅斯的雄心壯志,秉承其意圖,給新的俄國女沙皇定名為葉卡特琳娜三世。希望利用歷史上那位成功的女強人的名號,來振奮精神,重建俄國的輝煌。
在這一權利交接階段,尼古拉二世的安葬問題變得相當輕率,只有彼得堡大主教來負責這一工作,其餘的俄國軍政要員,都在緊急地工作著。俄國的新政府迅速組成,杜馬會議由臨時的幌子,開始具備了正常行使權利的職能,這是葉卡特琳娜三世的果斷決策,要爭取民心,團結一致。必須向資本集團和新興政治勢力開放政權,哪怕是暫時的,有限的開放。
這樣,在政治的改革力度上,俄國的鉅變就超越了歷史的真實,實現了向君主立憲制度的過度。女沙皇正式宣佈,俄國為君主立憲國家,將責成杜馬建立穩定的機制,在短期內就制定出一部適合俄國的憲法來。
幾天以後,在俄國宮廷,一名女官,也就是娜莎,在安葬沙皇的葬禮結束後,服毒藥自殺。
一百一十章,中俄奉天條約
中國新軍代表趙政委,龍飛等十八人,和俄羅斯國家代表,以外交大臣拉姆斯道夫和陸軍大臣阿列克謝耶夫為首的二十一人,經過十天的談判,很快就敲定了協商的內容,簽定了歷史上著名的《中俄奉天條約》
條約的名稱是慄雲龍,趙政委等人堅持要使用的,使用中國的名稱,而不是滿清,而且,在會談問題上,整個過程中,都沒有邀請一名滿清政府的代表參加,象第一次談判時的慶親王,李經芳等,全部被諒在了一邊兒。
這樣做的意思是,憤怒於滿清政府的無能,將百十萬平方公里領土拱手讓人的無恥。同時,在擊敗了俄羅斯,徹底使之屈服以後,中國新軍的敵人已經修改,最急迫的,一曰日本,二曰滿清政府。
日本國家的野蠻擴張,是中國新軍殊死搏鬥的大敵,而滿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政治體制的落後與混亂,已經成為中國革新的最大障礙,中國要前進,要領先於世界,進行經濟上,政治上的振興,務必要推翻這個腐朽的集團。
這條約的得名,還和談判地點有關,正因為充滿了對滿清王朝勢力的排斥,談判地點才選擇在滿洲新軍自己的勢力範圍之內。
這一次談判,中國代表趾高氣揚,意氣風發,而對面的俄羅斯代表則垂頭喪氣,尷尬異常。
保持了基本的禮貌,中國新軍給予俄國代表以正常的接待,派遣一個營的官兵保衛其安全,以免得被示威遊行的奉天百姓直接抓起來扯成五花肉。
時間已經是六月份,天氣炎熱,在奉天城裡,溫度很高。談判的院落裡,樹蔭濃郁,風景優美。但是,拉姆斯道夫實在沒有興致去多看一眼。
“趙將軍,這是我們的最後意見,請貴國代表認真地審查。”作為首席代表,俄國外交大臣肩膀上的擔子有多重,很少有人體諒。疲憊不堪的外交大臣幾乎崩潰,因為,要一一駁斥中國新軍提出的苛刻條件,並想方設法加以挽回,實在需要太多的智慧和經驗。
談判進行到第九天的時候,又發生了一場爭論,是關於列寧和托洛茨基的俄國叛亂軍的地位的,最後,在中國新軍政委的一再肯定下,爭論才告結束。
條約正式簽定,因為無論趙陽剛政委,龍飛將軍,還是俄國的外交大臣拉姆斯道夫和阿列克謝耶夫,都具有商談一切問題的全權,在必要的時候,透過電報能夠和各自的最高當局取得及時聯絡。
四名翻譯官微微一鞠躬,向著後面撤離,將前面會議桌子的位置騰出來,稍加布置,就是簽定儀式的核心場所。
趙政委和拉姆斯道夫交換了文字,各自簽字。每人簽定的是兩份,都是正本,一份為漢語,一份為俄文,在桌子的兩端,政委和俄國外交大臣迅速地簽字了,政委的態度是瀟灑的。拉姆斯道夫的臉色很蒼白,修理得很精美的絡腮鬍子微微顫抖。
隨著他幾里古魯一連串的講話,翻譯告訴趙政委,他很難過,因為,這是俄國曆史上第二次簽定的不成功的檔案。第一次是在克里米亞戰爭以後。第二次是在遠東戰役以後。
看著難過的,想流眼淚的拉姆斯道夫,政委有些同情,但同時又有些不理解,俄國的損失當然不小,但主要是吐出以前侵吞別人的勝利果實,難道就那麼捨不得?搞得好象是別人欺負了你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