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避免最後相應崗位的人遲遲不能到位。”
秦衛國定了一個基調,歐丹先發言,她道:“關於寒韓先進副省長入常的問題,我認為是合理要求。但是韓副省長入常後,在政府裡面的分工自然也要得到調整,其是否還適合擔任陵水市市委書記?我認為要斟酌。
陵水市作為副部級市,而且是省會城市,我認為市委書記入常是有必要的,韓副省長以非省委常委的身份擔任陵水市委書記我認為不太合適。所以我認為,我們常委班子還可以增補一人。
至於淮陽市委書記的人選……”歐丹看看張青雲,道“張部長,這你是最有發言權的了,你說說?”
張青雲深吸一口氣,道:“我認為馬未然同志能夠勝任!”
他這一說,算是立場鮮明的支援了馬未然,喬國盛道:“馬未然同志的能力確實不錯,最近淮陽的工作他幹得有聲有色。但是淮陽現在畢竟是特殊的,淮陽市委書記的人選不僅是我們要覺得合適,而且我們周邊兄弟省市,還有中央都要覺得合適才行。
所以,我建議最好的辦法是讓省政府某副省長來兼任。我主張淮陽班子高配,但沒有必要入常……”
喬國盛侃侃而談,將自己的觀點闡述得很清楚,立場也很鮮明。
三個人發言,除了張青雲支援馬未然就一句話以外,歐丹和喬國盛的發言都是有鮮明立場的,沒有尋常官場上大家玩太極的那種含含糊糊。
嚴格的說,個天才算是張青雲第一次將自己擺在省常委這個層面來議事,以前他雖然也是省委常委,但從來沒有參加這種小範圍內的碰頭會。常委全體會議一般要嚴肅,枯燥很多,而碰頭會的氛圍則更能體現一個班子的整體氛圍。
按照正常來說,現在華東省委是多方在角力,大家勢必會紛爭不休。實際上好像也是如此,張青雲在京城學習的時候,秦衛國就讓喬國盛吃了大虧。
但是現實的情況還是讓張青雲有些意外,至少在今天的會議上,張青雲看不到這種紛爭不休的局面。針對具體問題,大家都是各抒己見,就事論事,這也讓張青雲對省級層面的交鋒有了更深的理解。
能進入一省常委班子的人,都是黨的精英,大家政見可以不一,但是在工作上卻不能含糊,對待工作必須要有正確的態度,而碰頭會議事就是要暢所欲言,把利弊分析透徹,目的還是要將事情做好。
當然這中間也會有一些私心,例如喬國盛主張由政府副省長兼任淮陽市委書記,實際上也考慮到了他方便展開工作。但是他總的考慮還是大局”方便他展開工作其實也是一種大局。
在三人發言後”秦衛國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見,他同意歐丹的提議,增補一名常委,但是對淮陽市委書記的人選他支援張青雲的意見。歐丹隨即也表示支援,四人碰頭,有三人達成共識,事情基本就可以確定了。
張青雲分析,這個意見在常委會上透過的可井性很大,但是上報中央是否有變數還不得而知。
原則上來說,副部級官員的任命需中央政治局常委會透過,部級官員的任命需中央政治局全體會議透過,現在對華東來說,秦衛國和中組部佔江暉兩人關係有些僵,華東省委這個意見作用幾何不得而知。
而且,只要涉及到華東的副部以上的官員,在京城必定有一番博弈,這也讓馬未然的提拔蒙上了陰霾。張青雲仔細琢磨,覺得自己應該在其中發揮一點作用,撇開淮陽的未來和前途不談,張青雲現在也身為華東省委組織部長,華東各有關鍵重要崗位的人選問題,張青雲有權利,也有義務在其中發揮作用。
在張青雲的印象中,好像中央不止一次否決華東的建議了,當初華東系還沒崩潰的時候,中央在人事問題上就否決過華東省委的意見。現在華東這種現狀,華東省委的意見變數更大。
張青雲清楚,如果這種局面形成,其實在某種意義上是在打壓秦書記的威信和影響力,這對目前的華東來說,是沒有好處的。
歐丹秘書室,凌小蘇在苦思冥想的糾結一篇歐書記的發言稿,凌小蘇當年在學校的時候就喜歡舞文弄墨,筆桿子算是不錯的,後進省委秘書處以後,更是接受了系統的訓練,她自覺得比往日水平高了很多。
可是,待她給歐丹做了秘書,才知道自己離歐書記的要求還很有差距,幾次寫的稿子”都被歐書記改得面目全非”讓她自信受到了很大的打擊。
而今天這篇發言稿是歐書記要在全省文化娛樂產業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言稿,凌小蘇為準備這篇稿子已經熬了幾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