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宣告:本書由霸氣 書庫 (。。)自網路收集整理製作;僅供交流學習使用;版權歸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如果喜歡;請支援正版。

說明《徐海東傳》一書在網上搜尋不到,十分遺憾。

本書包括徐海東:《生平自述》、紀實文學《共和國大將徐海東》以及從共和國將帥園下載的資料。

徐海東徐海東(1900。6。17 —1970。3。25 )中國人民解放軍高階將領,軍事家。生於湖北黃陂徐家橋村(今屬大悟縣) 。原名徐元清。 曾讀過私塾,當過11年窯工。受革命思想影響,於1925年初到武昌,同年4 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後被派入直係軍閥劉佐龍部學習軍事。1926年夏入國民革命軍第4 軍12師任代理排長,參加北伐戰爭,在汀泗橋戰役中帶領全排沖垮敵4 個炮兵連,獲嘉獎和晉升。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返回家鄉,任河口區農民自衛隊隊長,在窯工中秘密發展中共黨員,建立中共支部,11月率隊參加黃麻起義。受挫後,任中共黃陂縣委軍事部部長兼夏區區委書記,組織遊擊活動。1929年領導夏區的“年關暴動”。在建立鄂豫皖蘇區的鬥爭中,歷任中共區委書記,縣赤衛軍大隊長,中國工農紅軍營長、團長、師長,驍勇善戰,被群眾譽為“徐老虎”。1932年秋,紅四方面軍主力離開鄂豫皖後,在國民黨軍對蘇區進行殘酷“清剿”的嚴重形勢下,同留在蘇區的其他領導人一起,集中留下來的部隊,重建第25軍,任副軍長兼74師師長。和軍長吳煥先等在極端困難的處境下,堅持大別山區的鬥爭,在鄂東北、皖西遊擊戰中,善於尋殲分散孤立之敵,取得郭家河、潘家河、石門口等戰鬥的勝利,儲存和壯大了部隊,使被摧殘的蘇區部分得以恢復和發展。

1933年5 月,執行“左”傾軍事冒險路線的中共鄂豫皖省委不顧敵強我弱的根本情況,命令25軍圍攻敵堅固設防的七里坪。徐海東不同意進行這種陣地決戰,主張撤圍,被指責為“思想右傾”、“政治動搖”,遭到打擊。後紅25軍在圍攻七里坪和中心區保衛戰中受到嚴重挫折,減員過半。9 月,部隊又被國民黨軍分割在皖西北與鄂東北兩地,他率一支小部隊與部分勤雜人員,與皖西省委領導下的一部分地方武裝會合,10月組建成第28軍,任軍長。在敵重兵包圍和“追剿”中,制定符合客觀實際的鬥爭方針:不打消耗仗,不硬拼,積極向外線遊擊,尋機殲敵,並奪取敵人物資,使戰士吃飽穿暖,逐步擺脫被動局面。1934年3 月指揮葛藤山戰鬥,以少數兵力鉗制敵主力,集中優勢兵力從側後夾擊敵人,一舉殲滅國民黨軍第54師兩個團,挫敗了國民黨軍的“圍剿”,使皖西蘇區得到鞏固和發展。同年4 月,率紅28軍與堅持在鄂東北的紅25軍一部會合,重編紅25軍,任軍長。與政治委員吳煥先一起,指揮所部連續取得長嶺崗、太湖、扶山寨等戰鬥的勝利。在此期間,他還同“肅反”擴大化的錯誤行為進行了堅決鬥爭,保護了一批幹部和戰士。

1934年11月,紅25軍奉中央軍委指示撤出鄂豫皖蘇區,向北轉移時,他改任副軍長。協助軍長程子華、政治委員吳煥先率部衝破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艱苦轉戰兩個月後進入陝南,任中共鄂豫陝省委委員。在建立鄂豫陝蘇區的鬥爭中,堅持廣泛發動群眾,開展游擊戰爭;為使全軍從戰略的劣勢中形成戰役戰鬥的優勢,向省委提出“先(拖)疲後打”的作戰方針,並指揮部隊出奇制勝,調動和拖住了10倍於己之敵,取得石塔寺和袁家溝口等戰鬥的勝利,徹底打破了國民黨軍發動的兩次“圍攻”和3 個月內消滅紅25軍的計劃。1935年7 月,得知中共中央率紅軍到達川北松潘地區,積極主張接應,參與制定西征甘肅、北上陝北的決策,明確提出,即使紅25軍3000多人全部犧牲也要保證中央順利北上。隨即率部西進甘肅,襲擊天水,進佔秦安,截斷西(安)蘭(州)公路,有力地策應了中共中央率陝甘支隊北上的行動。期間吳煥先犧牲,他代理中共鄂豫陝省委書記兼軍政治委員,9 月初改任軍長。不久,紅25軍到達陝北永平鎮,與紅26、27軍合編為紅15軍團,任軍團長、中共陝北省委委員,與政治委員程子華、副軍團長劉志丹等一起指揮勞山戰役和榆林橋戰鬥。採取“圍點打援”戰法,殲國民黨軍第67軍110 師3000餘人。中央紅軍到達陝北,紅15軍團編入紅一方面軍後,他積極維護黨和紅軍的團結;在揭露和批判張國燾錯誤的鬥爭中,堅決擁護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領導,率部參加了直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