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族族兵、各地駐防軍和那些屯田軍、按照服役年限退伍但隨時等待臨時徵召的各級軍力進行了完整的整編,並且開始在雲州的軍務體系裡融入雲州部族的騎軍力量。
按照戴雲原先的說法,雲州的確有隨時召集二十萬都不止的各級軍力,但經過老將軍的整頓,將這個數字削去了一半都不止,老將軍將那些在雲州戰役前後,被戴家順手消滅掉的那些投降派騎牆派的家族所擁有的田產。全部收歸雲州經略府,然後一道“頒田令,將這些產業交給了裁汰下來計程車兵。士兵們和士兵們的家庭暫時實行的是準軍事的屯田方式,他們組成了數十個大小不等的軍事農場和軍事牧場。所有農場都保持三分之一以下的人進行低強度的軍事訓練,側重於物資輸送配給方面的訓練。這些分散在雲州各地的農場和牧場的所有權,將在之後十年到二十年內逐步交給雲州榮軍會,這些軍事產業的人口總休規模將保持相對穩定,在這些農場和牧場裡生活的人,將來的生活都會有農場和牧場。由雲州榮軍會來保障。而在這些產業里長大的孩子,從小就接觸比較濃厚的軍事和準軍事環境,熟悉軍隊的制度和生活方式,會是相當不錯的兵源。這些孩子長大後,如果選擇從軍的道路,他們以後也可以將自己的家庭帶入農場或牧場,而從事其他工作的,則需要離開。離開也只是一種選擇而已,雖然雲州目前仍然是一個準軍事的體制,但葉韜那天馬行空的佈置之後,雲州經濟已經在各地客商的各種採購,投資興建產業的過程裡,顯示出生機勃勃的態勢。只要肯賣力氣,肯吃苦耐勞,肯專心學習各種知識和技能,就不會有餓死的可能。暫時由戴世葵在掌管著的雲州榮軍會,對這部分從軍事體系中分流出去的人員給予了極大的關注。為其中不少人都推薦了相當不錯的工作。由於雲州今後將在非戰時情況下嚴格實行獨子免徵的情況,實際上相當多人都會流入各種產業。其中不乏心靈手巧的人,光是戴世葵前後推薦給錢順,參與到葉氏工坊雲州分部的廠房的建設和開始接受初步培訓,準備以後轉告當工匠的人,就有不下千人。
這部分只是退伍軍人而已,徐老將軍考慮了雲州各方面在為軍隊提供各種服務的人,採取了不同的措施。那些提花糧食、藥品、木材等等基本物資的機構,老將軍徵詢了那些家族或者村落的負責人的意見之後,一刀切地實行了向“市場經濟”的轉軌。大家以後都可以平等地參與雲州軍事採購的競標,但云州軍方不再向他們承諾購買額度。雖然聽起來有些可怕,但這些基本資材中間有相當多的雲州特產,到了東平的其他地方,哪怕到了天下任何地方,都不愁銷路。至於那些一直以來兢兢業業種糧食賣給戴家,讓戴家有糧食養軍隊的農民和村落就更不愁了,雲州在戰後,在努力裁軍的時候卻因為大量的客流湧入,糧食需求量增長了大約一成,價格則上浮了約百分之三……那些各軍隊掛勾的工匠,徐老將軍則分不同情況進行了處理。那些軍械工坊全部停產,由工部派出官員進行清點核查,檢視各個公有或者私有的工坊的生產水平,而這些軍械工坊的工匠們則由雲州經略府暫時發給補貼,進行超大規模的培訓……而這部分的培訓,已經成為正在轉軌中的葉氏工坊培訓部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張單子。那些皮具、軍服之類的作坊,如果能夠透過核查,質量合格的將很快拿到來自東平兵部的訂單……東平的軍隊也有大量的換裝需求,而東平雖然在其他方面的工藝相當精湛,但在皮革鞣製,在皮具製作方面畢竟因為缺乏大規模的畜牧業的支援,水平很成問題,雲州生產的以馬具、皮甲為主的產品,將很快用於代表東平的軍隊。雖然東平的主戰軍隊已經決定將來儘可能使用金屬為主的護甲,但各地城防軍地還是需要大量的皮甲之類的東西的。隨著老將軍玩了這麼一手,裁軍不但沒有讓雲州的生產陷入蕭條,反而越發地紅火起來,光是兵部的大批訂單就足夠雲州現在還是以中小作坊為主的生產體系忙活上半年一年的。
其實,這些安排和老將軍整備軍隊,保障雲州安全的核心責任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但老將軍卻採納了多方的建議,讓這些有利於雲州安定的舉措一項項落實,不但保證了雲州百姓的安居樂業,保障了退伍軍人和他們的家庭的生活,還為將來留下了極大的改革餘地。老將軍不太懂經濟,也不想裝作很懂。他要做的就是暫時保障而已。之後自然會有合適的第二任雲州經略使來處理這些問題。
而老將軍在他的核心任務上的表現,則更讓人刮目相看,他認為,雲州面積廣大,幾乎頂得上東平原有疆界內兩個州多、三個州不到的面積。人口顯得稀少,城鎮也不密集,在這種情況下,一旦出現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