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4部分

上奏清廷,請求讓劉典代他指揮陝西和甘肅的軍事,與將軍庫克吉泰和巡撫喬松年聯銜奏事。清廷准奏。

湘軍進入山西后,攻克吉州與鄉寧,解了稷山之圍。接著,劉松山與易德麟所部在洪洞擊敗西捻軍。張宗禹率部南下平陽,即現在所說的臨汾,然後繼續南下,奔赴曲沃、絳州和垣曲,殺死垣曲知縣王國寶。

穆圖善率部攻擊河州的回民起義軍,沒有戰果,返回蘭州。

1868年,同治七年(1)

337

湘軍在19世紀中葉在中國各地從事的戰爭活動,已經引起中外學者的廣泛關注。許多人開始思考湖南人為什麼如此善戰,由此而引起了對湖南人品質的探索與思考。

一個名叫利希霍芬的德國人,來到戰火紛飛的中國考察。他是一箇中國通,在中國的南方到處轉悠,聽到了關於湘軍的許多傳說。他感覺到湖南人與周邊省份的人有所不同,有一種他所熟悉的西方民族的強悍之風,但又不盡相同。他把他的這個發現,用文字記載下來了:

湖南人是長期保持獨立的一個種族的後裔,中國的軍人主要出生於此,尤其是很多的官員也出生於此。忠實、正直、強烈的自我意識和粗獷、反抗心更是他們的性格特徵。湖南不僅是中國最優秀軍人的搖籃,而且也是政治家的搖籃,當代歷史上扮演主角的人物有好幾個都出於湖南。

利希霍芬認為湖南人是一個獨特種族的後裔,或許是因為他在中國十八行省中確實難以找到像湖南人這樣獨立特行的人群。他的這番考察和一些結論,引發了後世學者的許多思考,而類似的考察,可以見諸國內外一些學者的著作和言論。

日本人對中國的湖南人更是刮目相看。他們的開明學者透過湖南人魏源所編纂的《海國圖志》,開闊了眼界。令他們非常詫異的是,在和日本一樣閉關鎖國的大清帝國之內,竟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