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8部分

。再考慮如今矽和石墨烯在成本上差距,肯定不會有企業會選擇石墨烯。

至少在楊帆重生之前,用石墨烯生產超微電晶體,整合CPU還處在推測階段。

別看一零年之後石墨烯被炒的火熱,可是距離實際應用還有一段距離。推測中的應用方向除了超微電晶體,積體電路之外,不外就是顯屏,電池,電容,太陽能電板。

如果現實真有想象中的美好,這些推測都能實現,石墨烯還真有可能是劃時代的材料。

就像漸漸興起的工業四點零的說法,不外就是智慧化進入工業生產中,同時新能源的大量應用!

在這裡面,石墨烯在電晶體方面的應用自然跟智慧化息息相關,而電池,電容,太陽能電板就跟新能源相輔相成!

說實話,對於石墨烯楊帆也只是霧裡看花,知道的那點東西也是後世新聞媒體的說法,對此,楊帆也只能半信半疑,那一誇張就是提升多少多少倍,什麼充電五分鐘,跑上千公里……

看起來特像吹牛不打草稿,其實石墨烯也不用像新聞裡吹的那樣,一下就是幾十上百倍的提升,只要能有個百分之幾十的提升,就足以改變世界。

說起來,石墨烯終歸之是楊帆的一次賭博,賭的是十幾年後,是他不知道的未來。

聽著吳德光跟楊樂山聊起石墨烯有可能的工業製備方法,這次不用楊帆想方設法的提醒,他們就找到了方向,只是具體過程還需要一次次試驗。

總之,工業製備方法不外就是物理,化學兩種方法,而很巧合的是,寧大不管物理還是化學都是國內數一數二的,而相鄰的東大工科又是極為不錯。寧城還有寧理工,寧工等各有所長的工業學校。

看著兩個老人不斷跟自己介紹著石墨烯的優越性,以及未來無限的可能性……

楊帆笑了笑,兩個老人搞了一輩子科研,臉皮確實比較薄啊。他們又不是不知道自己不懂這個,可還這麼賣力的介紹,說來說去,不就是看著石墨烯實驗室即將組建成功,可研究經費還沒著落嗎。

如果換了別人,那種學霸,或者學術吸血鬼,說不定楊帆還真會拿點勁,可是對著兩個受人尊敬的學者,楊帆便乾脆的說道,“先期我會往實驗室賬戶上打入一千萬!具體怎麼使用你們做主,我就派一,兩個財務來負責資金統籌就好!”

說是負責資金統籌,其實主要就是起監督作用,不管怎麼尊敬這兩個老人,但是該有的程式一點不能少。

兩個老人基本不會出現問題,可實驗室的能出問題的地方多了,難道還能讓兩個白髮蒼蒼的老人全面負責資金方面的問題嗎?

這種懂實驗室的財務還真不好找。真要找個一般性的財務過來,估計跟沒有一樣,根本起不到監督的作用。而這一千萬可是楊帆美國之行好不容易省下來的,可不忍心打了水漂,說起來這還真讓楊帆有些頭痛。

吳德光見楊帆答應的如此乾脆,也很乾脆的拍了拍他的肩膀,“行,你小子很不錯,多餘的話我就不說了,在寧大有事就來找我,在寧大我還是有幾分薄面的。”

吳德光的保證就像是一道護身符,說起來以他的身份地位,這點保證在寧大還真是不小的特權。

楊帆憑什麼在寧大如此特殊,到了現在總共也就參加了半天軍訓,連一節課都沒上,就這樣還沒人來找他的麻煩,不就是背後杵著鄭昆驥,以及時任經濟學院副院長的鄭國光嗎。

出了實驗室,楊帆直接跟葉清婉打了個電話,說這筆資金使用的問題。

這事由葉清婉出面確實更合適,本來她從小就是以寧大為家,這時出面跟寧大合作合情合理。同樣,對於實驗室這一塊她也有相關方面的人脈,畢竟她一家都是大學教授出身,哪怕都是跟實驗室相關不大的經濟方面的,可至少要比兩眼一抹黑的楊帆好的多。

好吧,楊帆不會承認自己頭痛的事就交給別人的想法的。

安排好實驗室的問題,楊帆再次回到學生生活中,迎新晚會已經成了最熱話題。

第二天一早,林瑤買了一摞報紙。

楊帆接過來也就隨便翻了一眼,“啟航遊戲,第一天超過五萬充值人數,晚上高峰期同時線上過三萬,消費近兩百萬的成績宣告Q西遊的成績再次打碎了所有人的眼鏡……”

沒錯,隨著Q西遊的收費,啟航遊戲已經如一條巨龍開始翱翔,俯瞰著國內的遊戲商,同時也鼓舞無數人投身網遊這一塊中。

正是啟航遊戲的存在,讓他們堅信明天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