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十章 遷都

在忙忙碌碌的日子裡,轉眼間永樂二十二年就要過去,一個時代正悄然離去。

不管朱棣生前給大明留下了什麼輝煌,以及足以照耀史冊的功績。他的這一頁也不得不揭過去,人都是健忘的,若干年後人們就會忘記永樂朝帶給百姓的安全感。

取而代之的是永樂朝在文人筆下的酷烈,是五次征伐漠北給百姓帶來的負擔,是誅殺方孝儒十族這樣的嗜殺。

而一生都活在他的陰影之下的兒子現在正在以最快的速度消除他的影響。停掉了即將準備出發的遠洋艦隊,收縮了邊牆外的防禦,永樂大帝這些年的努力在這種收縮之下化為泡影。

大肆封賞文官,卻似乎遺忘了那些為國征戰計程車卒。北征的獎賞到現在都沒有發下來,那些戰死的英靈又該去何處訴說。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洪熙元年正月十六大朝會如期舉行。還未完全修復的皇極殿還有眾多沒有遮蓋住的過火痕跡,似乎在預示著一個輝煌的時代已經成為了過眼雲煙。

眾臣站班完畢後,朱高熾在大太監與朱瞻基一左一右的攙扶下,從後門登上丹陛。

大太監適時喊道:“皇上駕到!”

群臣齊齊拜倒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待到朱高熾在大太監與朱瞻基的攙扶下升上御座。帶著翼善冠的朱高熾用眼神示意了一下大太監,大太監向前邁出一步,站在丹陛前高聲喊道:“免禮平身!”

“謝陛下!”

眾臣站起身來整理了一下儀容儀表,按著品級排位站好。大太監繼續喊道:“諸臣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話音剛落下,一名綠袍官員站出來高聲道:“臣有事稟奏!”

“奏!”

朱高熾坐在龍椅並不說話,完全是大太監在代替他發聲。皇帝金口難開,一旦說話那就是口含天憲,言出法隨。

“我大明自遷都北平以來,北方苦寒之地,所產之糧並不能供應朝廷所需。

每年需要從南方向北平大量調集漕糧,僅在漕運一項朝廷就額外開支百萬石。

為了保證漕運,沿途需要養活大量的漕丁,縴夫。這些都是因為都城在北平的額外開銷,

漕糧由南到北幾千裡運送,光是損耗與漂沒就得十亭去了三亭,這又是一大筆損失。

若是大明將都城遷回南京,僅此兩項就能為朝廷省下幾百萬石的糧食。臣請陛下下旨將都城遷回京師!”

“諸卿以為如何?”朱高熾的聲音有著飄忽。

群臣一片附議之聲,朱瞻基站在丹陛上看著皇極殿里君臣的表演,心中冷笑:都是已經商量好的,演給誰看呢?

這個世界總有不合群的人,也總有堅持心中理念之人。

本來以為遷都之事就要全票透過,群臣後排站出一個綠袍年輕的官員,大聲喊道:“臣反對遷都!”

大殿裡就像燒開的油鍋裡倒進了一瓢冷水,瞬間炸開了鍋。

朱瞻基也沒想到這個時候還有人去反對已經決定好了的事,抬頭一看發現是老熟人督察院御史于謙。

眾人都用看傻子一樣的目光看著于謙,于謙似乎是沒有感覺到周圍的目光,徑自躬身等待皇帝的訊號。

本書由公眾號整理製作。關注vx書友大本營看書領現金紅包!

“愛卿反對的理由是什麼?”

“我大明經過先帝二十二年勵精圖治,已經壓得草原蠻族不敢輕易南顧,若是都城南遷,我大明的重心一定會南移。屆時蠻族南下誰來抵擋?

先帝決定定都北平就是存了天子守國門的心思,若是我們都貪圖南京城的安逸享受,北方必然會成為草原蠻族的牧馬之地,北方百姓就不是我大明子民嗎?”

“於廷益你這是強詞奪理,朝廷遷回南京就不能防守邊牆了。是朝廷南遷又不是邊軍南遷,只要將士用命,朝廷在不在北平都一樣能將草原蠻族驅逐。”

于謙看了看反駁他的官員說道:“大人這話說出來誰會相信,每年阿魯臺扣邊怎麼邊軍都無法將其擊退,還要先帝五次親征對付這些蠻族。都城在北平大明精銳之兵盡在北平,都城在南京大明精銳之兵盡在南京。

若是蠻族來犯從北平出發四百里便可到達邊牆,從南京出發卻要四千裡。四千裡大軍要走多長時間,等到朝廷精銳大軍趕到邊牆,蠻族早已飽掠而回。我大明北方何辜?”

于謙的話擲地有聲,然而並沒有什麼用,朝廷上下已經鐵了心要遷回南京,一個小小的御史根本扭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