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是和蘇聯數字作對比,所以首先必須清楚:所謂蘇聯“火炮迫擊炮”的統計標準,通常包括野戰炮(師以及更大單位直屬),步兵炮(團屬),反坦克炮,81毫米或者更大迫擊炮。而高射炮、火箭炮、50或60毫米迫擊炮,在未加說明的情況下,一般不在統計之列。
那麼就讓筆者依據上述“蘇聯標準”,並以目前所能蒐集到的德方原始資料,對其在“城堡”戰役前的火力配備作一番獨立研究吧。
庫爾斯克參戰德軍的野戰炮數量有比較完整的檔案資料。僅第2集團軍的4個獨立營和1個連的統計資料暫缺(編制額為52門,筆者按50門估計)。根據這些資料以及一些相關書籍,德軍共有2268門野戰炮,包括132門自行火炮。除了師屬火炮外,這些野戰炮主要被編入35個獨立炮兵營(75毫米炮營1個,13個105榴彈炮營,6個100毫米加農炮營,3個105…150混成炮營,7個150榴彈炮,5個210榴彈炮營),10個炮兵連(2個100加農炮連,5個150加農炮連,1個170加農炮連,2個210榴彈炮連)。
德軍反坦克炮裝備資料比較散亂。《庫爾斯克戰役:德國視角》記載第9集團軍在1943年7月4日擁有反坦克炮673門(其中377門75毫米重型反坦克炮),平均每個師約30門左右(重型反坦克炮18門)。
但從筆者掌握的其他資料看,德軍的反坦克炮數量要多得多。如《庫爾斯克戰役:德國視角》記載第46裝甲軍的4個步兵師在7月4日有70門反坦克炮(重型36門);而筆者找到其中3個師(另一個師資料暫缺)當天的統計,合計就有171門反坦克炮(重型34門)。多出了100多門。
造成上述數字差異的原因,在於《庫爾斯克戰役:德國視角》援引的資料僅統計了師屬反坦克營(以重型為主)的裝備,而沒有包括團屬炮。舉個例子,庫爾斯克戰役前夜的德第167步兵師共有54門反坦克炮,其中只有2個連總計24門配給師反坦克(坦克殲擊)營,其餘幾乎全部都是步兵團屬。
綜合各種資料,包括眾多部隊的原始統計資料,當時德軍各師基本都擁有4…6個反坦克炮連,約50…70門炮(平均20門左右重型炮)。而各連實際裝備量為9…12門(編制額12門),平均估計每連約10門。
以上總計有野戰炮2268門;反坦克炮2267門;步兵炮1026門;3648門81毫米或者更大的迫擊炮。總計9209門火炮迫擊炮。468門火箭炮和約700門陸軍高炮不包括在上述數字中。
筆者算出的數字比蘇聯的少約700門,比西方估計多大約1800門。當然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