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劉禪下令,以虞允文為主帥,魏勝等為大將,朱熹負責糧草後勤,同時陸游領奇兵自北直插西遼腹地。
兩軍並進,一同西征討賊,這也是趙興第一次動用劉禪早就給他準備的班底。
這場戰爭結束的很快,宋軍大勝。
但給人留下最深印象不是以身為餌,五百精銳硬抗三萬叛軍的虞允文;也不是身為糧草官,卻第一個攻上城頭,親自砍死叛軍主帥的朱熹;
更不是長途奔襲四千裡,五條同時指揮,齊頭並進,最後活捉趙昚的陸游。
而是一日攻三城,率領百人在十萬敵軍中斬敵將主帥,活捉西遼王爺,逼降西遼皇帝的辛棄疾。
正所謂壯聲英慨,儒士為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嘆,當如是也,不愧是讓岳飛幾次現身親自教育的奇才。
要知道,就連太子大婚,以及劉禪五十歲的生辰,岳飛都藉口太忙推脫,沒去京師。
在這場戰爭中,辛棄疾以及他深刻倚重的武器——新式火炮,給西遼將軍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每當回想起這件事的時候,辛棄疾總要感謝一下自己的父親,那個已經成為一代儒學宗師的傢伙,就是因為看到了火炮威力才棄武從文的。
也是因為他每天的喋喋不休,才讓辛棄疾在不斷的耳濡目染中瞭解了火炮的巨大威力。
興漢十七年,一封詔書發向了所有無論是辭官還是養老,是歸隱還是在外征戰的將領手上。
信上的內容很簡單,只有一行字:陛下病危,速回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