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91章 詐降?

“嘖……”

看著信上的短短几個字,劉禪犯起了難。

朕也不知道該怎麼辦,父皇還在世的時候,劉封就自刎了,對這方面,我確實沒啥經驗。

要讓劉錡殺了他嗎,還是帶回去軟禁起來?

趙桓怎麼就不自刎呢,真是沒有骨氣的……算了,不說了。

“李將軍,你先下去吧,準備好最後的決戰。”

劉禪決定先把不太熟的李顯忠支開,自己問問朱熹的意見。

“遵命。”

李顯忠抱拳而去,他也知道陛下平白無故讓自己退下,絕對和這封信有關。

但是作為將軍,他只對打仗感興趣,對別的事則是能遠離就遠離。

“朱熹啊,猜猜這封信裡寫的什麼?”

劉禪沒有直言,反而搖了搖手裡的信賣起了關子。

“應該是諸葛大人和劉錡將軍的事吧,完顏亮動手了?”

“你怎麼知道!”

禪將信反過來拿遠一點,明明也不透光啊。

朱熹無奈的嘆了口氣,“因為是哨騎帶來的信,而嶽元帥剛才的信已經來過了,只有可能是劉錡將軍。

如果是臨安趙鼎大人來信的話,送信的應該是小太監。”

“哎呀,還真是。”

劉禪拍了拍自己的腦袋,真是奇怪,這麼簡單的事我怎麼就想不明白呢。

“是啊,確實是劉錡的信,上面寫著一切順利。”

“那不是挺好的嗎,陛下還擔心什麼呢?”

其實朱熹大概已經猜到了是什麼問題,但是陛下不問,打死不說,皇家的事,沾上一點就有可能死無全屍。

“因為在信的末尾,劉錡還提到了一個人,定王。”

劉禪不知道該怎麼稱呼趙桓,叫皇兄吧,叫不出來,太上皇亦是如此,思來想去,劉禪決定叫趙桓未登基前的爵位。

”定王?”

朱熹先是一愣,繼而才反應過來說的是趙桓。

真是奇怪,我大宋朝廷不是早就對太上皇的名號蓋棺定論了嘛,為何陛下還要這麼稱呼。

雖然心裡疑惑,但朱熹還是當做剛剛想起來劉禪說的是誰。

“哦~是定王啊,陛下想怎麼做?”

“朕也不知道。”

劉禪很誠實的搖了搖頭,要是換成別人,哪怕心裡恨不得將他碎屍萬段,嘴裡肯定也會保證不會傷他一絲一毫。

更有甚者,還說不準要把趙桓接回來傳位於他呢。

對於劉禪的老實,朱熹也很無奈,陛下您好歹給個態度,暗示也行啊,我也好順著話往下說。

劉將軍也是,這種事能光明正大寫信上嗎,怎麼著也得來個密信啊。

還有諸葛漢方,人家劉錡是個將軍,不知道該怎麼做也算正常,你一個文臣,還是趙鼎大人親自推薦的文臣,不會不知道怎麼做最好吧?

朱熹在心裡把所有人都吐槽了一遍,但是沒用,劉禪那還眼巴巴的等著朱熹的建議呢。

“臣以為…定王還是不要回臨安的好。”

朱熹小心翼翼的說了兩句,見劉禪臉色沒什麼變化才繼續說自己的理由。

“原因也很簡單,雖然…定王曾經貴為天子,但靖康事變對百姓,尤其是汴京的百姓傷害太大了。

如果讓定王返回,臣恐怕……會有不測。”

朱熹儘量把話說的含蓄些,實際上,但凡不是陛下的兄長,朱熹早就破口大罵了。

就他登基時做的糊塗事,大卸八塊都不為過。

“嗯…你說的對。”

對於趙桓在位期間的所作所為,劉禪也有所知曉,不過到底怎麼處置趙桓,劉禪還另有打算。

“你的意思是…把他留在會寧?”

“沒錯。”

朱熹點了點頭,“先帝崩於會寧,陛下愛惜民力,就不遷先帝屍骨了。

留下定王在會寧守陵,也算是陛下的一片孝心,畢竟陛下總不能一直待在塞北苦寒之地。”

不愧是朱熹,短短几句話就給劉禪找好了理由,讓外人說不得一句閒話。

就算是有閒話,他們也只敢在心裡嘀咕嘀咕,封建社會,孝是幾千年來一直提倡的政治正確,皇帝也不例外。

“這件事暫且擱置吧,以後再說。”

雖然朱熹說的合情合理,但劉禪還是想等等再說。

“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