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讓娜心中的想法。
一個月前的當時還在北線南波西米亞對敵普魯士的勞東元帥接到了維也納的調令,勝利便由此開始。
勞東元帥所在距離調令中的目的地日利納有兩天半路程,但這兩天半路程若是由十萬士兵去行軍,卻至少需要十日。在此情況下,勞東元帥深知以正常行軍方式是不可能趕在波蘭人之前到達日利納,然而,若是強行令十萬士兵進行急行軍,那在行軍途中的非戰鬥減員勢必不會少。為此,勞東元帥便將大軍交由副官指揮,親自率領麾下十萬人中最精銳的一萬人,採用急行軍的方式星夜趕路。最終日,他和那一萬人以極小的損失趕到了日利納
波蘭的七萬軍隊中有五萬人是由卡洛?波拿巴創立,這五萬軍隊的中低層基礎軍官大多是昔日為反抗俄羅斯、普魯士、奧地利三國瓜分波蘭所建立的巴爾聯盟的基層成員,因此,這支軍隊便有著豐富的戰鬥經驗。然而,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取代卡洛?波拿巴上臺的阿圖瓦親王並不這五萬人。
波蘭七萬軍隊的另二萬人,全是在卡洛?波拿巴死後招募,阿圖瓦親王為求掌握這支力量,而將流亡在外的奧爾良派、羅昂家族倖存者及跟隨斯坦尼斯瓦夫三世去到波蘭的法蘭西人安插了進去。
當年奧爾良公爵叛變事件也連帶著牽連了不少支援奧爾良家族的貴族,這些人或是日常與奧爾良家族牽連甚廣,或是與奧爾良家族有某些政治、利益糾葛,結果全被當時還是攝政王的路易一起牽連,結果便導致數十個有名望的中等規模貴族家族被沒收財產,上百名貴族流亡。
與之相同,被路易一手構陷而亡族的羅昂家族雖然已沒有幸存者還在歐洲,但與羅昂家族有關係的貴族、教士並不少。他們中的部分人與羅昂家族一同被處置了,但更多人卻及時得到資訊,得以流亡歐洲。
奧爾良派的大部分人都因沙特爾公爵的關係而去了義大利,在沙特爾公爵死後,他們的部分人便依託當時正在都靈的阿圖瓦親王的鼻息生活。至於那羅昂殘餘,由於這些人大部分與教會關係不,故而在流亡後便到了教皇所在的羅馬,他們中的部分人士也透過義大利貴族認識了當時準備拓寬義大利貴族社交網的阿圖瓦親王。
阿圖瓦親王在掌握波蘭大權後,卻並不波蘭人,更是對由波蘭人組成的軍隊極不信任,他因此而將投靠於己的部分奧爾良派、羅昂殘餘招募至軍中。那二萬波蘭軍隊,其實是由波蘭人作為士兵、法蘭西人擔當各級軍官的一支混血軍隊。
阿圖瓦親王夢想著以此方式建立一支忠誠於己的軍隊,並依靠這支軍隊進攻法蘭西,奪取法蘭西王位。他雄心勃勃,卻忽略了一個問題——為何路易會任由奧爾良派、羅昂殘餘的倖存者繼續活著?
路易從不是心慈手軟之人,並不會因牽涉之人太多而手下留情,相反,無論是奧爾良家族,還是羅昂家族,無論是功勳、職務、地位、影響力多高之人,當年都被處死了。
路易之所以還會留下部分人的性命,並非是因為他們逃到了別國,而是因為他們並不足以去追殺。
這些倖存者既無志向,也無才學,最大的本領便是勾引婦女,最大的興趣也是流連花叢。他們能和阿圖瓦親王親近,原因也在於此。他們中的部分人只懂得法語,少部分人懂得一些義大利語,但極少有人會波蘭語。
士兵均是平民出身的波蘭人,只懂得波蘭語。軍官從阿圖瓦親王至排長,都是不懂得波蘭語的法蘭西人,這支軍隊的戰力如何不戰可知。
不過,最令人難以置信的還不是軍官和士兵的語言障礙,而是從阿圖瓦親王至最下級的軍官,都是沒有軍旅生涯,甚至不通軍事的浪蕩,加之士兵也是毫無實戰經驗且訓練不足的新兵,這支軍隊的戰力根本不足以與歐洲任何一國的正規軍交戰。
第五百五十八章法軍出征
第五百五十八章法軍出征
第五百五十九章 山谷戰役
第五百五十九章 山谷戰役
第五百五十九章山谷戰役
奧地利並沒有獲得不波蘭軍隊內部狀況的情報,因而勞東元帥才會以一萬人急行軍趕至日利納,守住要隘。
日利納位於一條東北西南向的狹長山谷之中,東北方直達波蘭南部的克拉科夫,西南方便通往維也納。勞東元帥出於謹慎,故而在到達日利納後便不再進軍,轉而坐等波蘭人到來。
奧地利人等待了十日,波蘭軍隊的先鋒才慢到達日利納城下,而此時,勞東元帥麾下的軍隊也到達了五萬。
阿圖瓦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