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派出精良的潛水健兒進入臺江內海,偵察荷軍情況。同時令兩隻艦隊並排前行掩護後面的大批准備登陸的步騎兵。許多將士都在祈禱不要被荷蘭人發現,唯獨朱顯波滿臉微笑的指揮若定。
荷軍的據點臺灣城、赤嵌城位於臺南市。這裡海岸曲折,兩城之間有一個內港,叫做臺江。臺江西南面有七座山嶼相連,叫做七鯤(魚+身)。每座山嶼相距1裡多,彼此“毗連環護”。一鯤(魚+身)北面隔臺江海有北線尾小島,其間海面叫大員港(又稱安平港)。北線尾北側為鹿耳門港。荷蘭人修築的城堡臺灣城在臺江西側的一鯤(魚+身),赤嵌城在臺江的東側,互為犄角。
從外海進入臺江有兩條航路:一條是大員港,叫南航道,在北線尾與一鯤(魚+身)之間;一條是北航道,在北線尾與鹿耳門嶼之間,即“鹿耳門航道”。南航道口寬水深,船容易駛入,但港口有敵艦防守,陸上有重炮瞰制,必須經過戰鬥才能透過。北航道水淺道窄,只能透過小舟,大船必須在漲潮時才能透過。
明軍之所以選擇在鹿耳門港突入,一是掌握了該地的潮汛規律,即每月初一、十六兩日大潮時,水位要比平時高五六尺,大小船隻均可駛入。從澎湖冒風浪而進,正是為了在初一大潮時渡鹿耳門,二是錦衣衛早已探測了從鹿耳門到赤嵌城的港路。所以,實施登陸作戰的路線、地點的確都是正確的。朱顯波不打沒準備的仗,而錦衣衛的情報也是經過過濾的,最主要的是結合了歷史。
三月初一中午,鹿耳門海潮果然大漲,朱顯波於是命令眾將士按圖迂迴而進。明軍大小戰艦、運兵船順利透過鹿耳門後,立即兵分兩路:一路登上北線尾,一路駛入臺江,準備在禾寮港(今臺南市禾寮港街)登陸。
臺灣城上的荷軍原以為大明船隊必從南航道駛入,忙於用大炮攔截,未料到朱顯波他們卻躲開了馬力,船隊從鹿耳門駛入臺江,在大炮射程之外。荷蘭侵略者面對浩浩蕩蕩的明軍船隊,“駭為兵自天降”,頓時束手無策。明軍船隊沿著預先測度好的港路魚貫而人,切斷了臺灣城與赤嵌城荷軍的聯絡,迅速於禾寮港登陸,並立即在臺江沿岸建立起灘頭陣地,準備從側背進攻赤嵌城。在北線尾登陸的一支明軍,駐紮於鹿耳門,以牽制荷蘭侵略軍兵船,兼防北線尾。
“龍康仔,你登陸後驅南邊去聯絡當地群眾,讓他們支援我軍作戰。”
“皇上這。。。”
“別小看臺灣民眾的力量,朕已經命錦衣衛秘密聯絡過當地的義士和鄉紳了,他們都會支援大明軍隊的。”
“微臣遵命!”
正如朱顯波所預料的一樣,龍康仔上岸以後受到了熱烈歡迎,當臺灣的漢族和高山族人民見祖國的大軍到達,爭先恐後地出來迎接他們,用貨車和其他工具幫助大明船隊登陸。當然這一切要歸功於無處不在的錦衣衛。根據初步估計,明軍的登陸行動得到臺灣居民中2。5萬名壯士的幫助。南北路土社高山族群眾聞訊接踵而至,表現了臺灣人民熱烈歡迎祖**隊收復臺灣的愛國熱情。
正是由於臺灣人民的大力支援,朱顯波的大軍不但順利登陸,而且為分隔包圍盤踞臺灣的荷軍創造了條件。朱顯波佔盡所謂天時、地利、人和,這仗要是還打不贏,只能怪朱顯波太爛了,大明的軍隊戰鬥力太差了。當然朱顯波不會讓大家失望的,他是英明神武的大明帝國的一代聖君。
—————————————————————————————————————————————————————————
本月響應縱橫號召,日更一萬,穩定更新!請各位書友收藏、紅票支援啊!)
第145章 收復臺灣(4)
( )鑑於臺灣城城池堅固,強攻一時難以得手,為了減少傷亡,進一步做好準備,朱顯波決定採既“圍困俟其自降”的方針。一方面派遣傷不起率兵紮營臺灣街圍困荷軍,一方面把各鎮兵力分駐各地屯墾。同時前往高山族人民聚居的四大社(新港、目加溜灣.肖壠、麻豆,均在今臺南縣)進行巡視,受到當地人民的熱烈歡迎。
同時不斷的從福建用船運送步兵前往臺灣,以期全面肅清荷蘭餘毒。也防止荷蘭人從印度洋支援過來。
五月二日,明軍軍第二梯隊6000人在唐寧波等將領的率領下,乘船20艘抵達臺灣。明軍軍的兵力得到加強,供給得到補充後,從五月五日開始,在所有通向城堡的街道上都築起防柵,並挖了一條很寬的壕溝,圍困荷軍。朱顯波又三次寫信勸揆一投降。揆一仍幻想巴達維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