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給予自身,而是給予成千上萬的‘同胞’。對比在人生道路上選擇了投降的葉爾莫洛夫、拉耶夫斯基和那三萬多俄軍士兵,巴格拉季昂帶領的這兩萬餘俄軍無疑是‘真正’的忠貞之輩。那麼一樣忠誠於俄羅斯的多赫圖羅夫和涅沃洛夫斯基,又如何能看著他們去無謂的送死呢?
可以說,這一個冬季過去,俄羅斯戰場上,歐洲人的損失是很大的。巴格拉季昂部的覆沒,其價值數倍於北高加索地區的騎兵廝殺。
當然,美洲的戰局也不能完全不顧。
因為這場戰爭來的突然,西班牙和葡萄牙還好說,他們的實力弱小,本土戰亂連連,只靠殖民地的他們根本就掀不起大浪。
不要忘了巴西和阿根廷現在才多少人。兩個地方加在一塊也沒有燈塔國的一半人口多,戰爭潛力高地顯而易見。
所以在最一開始讓美洲駐屯軍氣的火冒三丈的不是葡屬巴西和西屬阿根廷,而是北美的燈塔國。
不管是南方的亞拉巴馬州和佐治亞州,還是北邊的五大湖地區,美國人在頭兩個月的攻勢堪稱快若雷霆。
在北方,他們從伊利湖南一直達到了密歇根湖,殺到了陳漢在原迪爾伯恩要塞的遺址上建起的新密州城下;
在南方,他們幾乎奪回了整個佐治亞州。
只不過一口氣打到佛羅里達的康國邊界的美國南路軍也耗盡了力氣。就像在新密州打不動了的北路軍一樣,力氣耗盡的美國人和動員起來的陳漢藩國以及美駐屯軍,在隨後的冬季開始了真正的拉鋸戰。
而拉鋸戰一開始,美國人就覺得不是滋味了。
別看那佐治亞州和五大湖地區是美國人原先的土地,可當地已經沒有美國人了,只有少量的中國移民,在美軍打進來的時候也能跑的都跑了。這大片的區域面積是挺不小的,但作為無人區,老美不管沒有如魚得水,相反還拉長了他們的運輸距離。
這讓美國人很不是滋味。
明明幾年前這些地盤還是他們家的,可現在就像進入了一片鄰國一樣,他們用的、吃的都需要從後方運輸,一下子戰線就拉長了幾百裡。還好老美的海軍夠給力,有了英法在背後的支撐,美國的海軍力量這些年是翻跟頭的向上劇增,這才讓進攻中的美軍好過了一些。
而在去年的冬季,陳鳴已經調派大軍前往了美洲。可以說今年才是這場大戰的關鍵時刻!
陳鳴東西開戰,奧斯曼帝國的作用力不能說沒有,他們現在一定程度上牽制了奧地利人,但與俄羅斯的廝殺就只停留在克里木半島了。俄羅斯也知趣的在黑海西北部收停了兵力,他們現在的最大敵人是中國,是東方。
就連奧地利和奧斯曼帝國,這倆國家也開始有默契的划水了。
誰都不願意死磕。
奧地利是因為有歐洲的牽制,奧斯曼是因為內部的紛爭。一場軍事政變所引發的浩然風波不是那麼容易就能平息的,保守派貴族和長老也不是隻有伊斯坦布林才有,而且耶尼切裡軍團雖然主力被打掉了,他們的家人老小也被奧斯曼當局轉手賣給了中國。但伊斯坦布林外的耶尼切裡軍團也有不少呢。
主力再趕到伊斯坦布林,也不可能老家一個人都不剩,這些人可都是奧斯曼政壇的隱患。
所以這兩邊是誰也不想再打了。
奧斯曼現在唯一的心勁就在克里木半島上,趕緊拿下塞爾瓦託波爾要塞,這個見鬼的要塞已經抵擋他們兩年多了,裡頭就是有再多的物資儲備,也該消耗乾淨了吧?
俄羅斯人倒是真不想跟奧斯曼打仗了。如果奧斯曼願意恢復到原先的分界線,也就是把克里木半島的東部讓給俄羅斯,兩國恢復到原先的位置,那麼俄羅斯立刻就能同奧斯曼停戰。
可如今這場大戰,耗費巨大的奧斯曼唯一能指望的就是克里木半島。這一點上他們半步也不會退讓。這樣一來,克里木半島上的戰鬥就只能繼續下去。一切還要看中國啊!
中國贏了,奧斯曼才算真正的贏;而中國要是敗了,奧斯曼帝國就算是徹底拿下了克里木半島,還奪取了烏克蘭大片的土地,它也要把自己吃下去的東西全部吐出來。
現如今的天方世界就是這麼的悲哀。
這已經不是天方帝國東征西討,不可一世的時代了。
第一千一百零二十三章 最佳選擇——御駕親征!
中國有句老話叫入鄉隨俗。陳漢駐歐辦的人員就很入鄉隨俗,人在歐洲的地盤混,那就有必要遵守和接受歐洲人的規矩。
比如說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