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都沒幾個。
北美雖遠,但屬於文明之地;南明州也遠,可那是絕對的荒蠻野地。
但還是有不少人積極報名了,他們覺得這是天賜良機,錯失了必會後悔不已。可也有很多人覺得一樣的政策,朝廷早晚還要祥州、北美施行,到時候自己再報名也不遲。
陳鳴把所有的事兒處理完後,人站在了南洋地域圖前,他手中握著一根長棍,眼睛直直的盯著巴達維亞……
“吞併南洋的大好時機就在眼前了!”
這是陳鳴想往了多少年的目標,自從造反時候他就在遐想著,現在終於完成了。他的宏圖大願真正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未完待續。。)
第七百五十章 溫言在口,大棒在手
南洋,巴達維亞,一處裝飾華麗的公館內。
從對著冰盆的房間裡走出來,董誥立刻就感覺著渾身勐地一熱,如同進入了一座大蒸籠,讓人到中年的他感覺著很不舒服。
董誥揮手招來一旁候著的侍從,問道:“人可都到齊了?”
“大人,南洋方面與會的人都已經到了。”侍從回答著。
他是一個剛剛科舉取中的進士,董誥看過這人的答卷,可以說文采平平。以他策論的水準如果是在大清朝,就是考舉人都不可能被取中。但是陳漢的科舉試卷是評分制的,考試內容也不止一篇策論,那文章在總分當中只佔了40%。
所以這個在史上籍籍無名之輩,現今卻走進了外交部,日後說不定還能站在中國政治的最高舞臺上翩翩起舞呢。當然,董誥的年紀也不大,他才四十出頭,政治生命還長著呢,現在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自從投效陳漢之後,他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位置,有著豐富的基層簡和工作經驗,為人謙和中帶著堅持,入外交部這幾年,就贏得了上頭的青睞,職位一步步拔升到正四品,等到下一個任期時候,他的目標已經可以放到更遠的層次了。
“那就走吧。”董誥一馬當先,舉步向著不遠的會議室走去。
此次帶團前來巴達維亞,是跟荷蘭人做最後的接觸。如果荷蘭人乖乖的識趣,他們不僅可以撤走所有的人,還能從陳漢這裡收到一筆數額不錯的賠償。
所以董誥不是一個人來的,他帶來的是一個完整的談判團。
大熱天的,能行的話,董誥都不會召集大夥開會。但明天就要開始正式談判了,在此之前他們已經把一些條件通知了對方,今天他們還要做一個總結,所以今天商議的事情很重要,談判團裡的所有要員都必須在場。
董誥住的地方是巴達維亞的一處‘公房’,之前住在那裡的全都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要員。可是會議室在相隔著一幢房屋的一處兩層小樓中,這裡算是他們談判團的一個駐地。
雖然不是跟荷蘭人正經會談,但很多人都穿著完整的官袍,額頭上汗水淋漓,封閉式的會議室內更是像一個大蒸籠,就算四角都放著冰盆,也一點用都沒有。
也因為此,越來越多的陳漢官員在夏天的時候換上了軍便裝,越來越多的人剪掉了頭髮,而冬季卻是這種漢服式官袍,人人愛穿的大好季節。
董誥不會為‘熱’這個問題再去耗費腦筋了,本土都入秋了的,南洋還是這麼熱,他有什麼法呢。
眼下最重要的是明天的談判,這才是他要仔細考慮的。
第一、荷蘭人會不會答應退出東印度?
那樣的話,他們有限的兵力可以全部集結到錫蘭,保持住錫蘭最重要的那個港口亭可馬裡。
第二、陳漢可以承諾給出一筆錢作為對荷蘭人的‘買地錢’,然後一直到戰爭結束,荷蘭要把錫蘭完整的教給中國,中國還可以適當的在雙邊日後的海貿中給他們以方便和寬鬆條件。
可以說,這倆條件代表著陳鳴把過去紅溪慘案的血債全都遮掩下了,是真的要跟大風車繼往開來了。
甚至於荷蘭人如果銀根緊缺,中國還能為其提供一萬磅黃金的低息貸款。
這些條件董誥已經在抵達巴達維亞的當天就透過隨身的西班牙衛兵將訊息透給了荷蘭人,但是三天都過去了,還一點訊息沒有反饋。
這讓董誥這心裡頭升起了一股不好的預感。
“大人,荷蘭人雖然在英國人手中吃了點小虧,可北美戰局的大勢在他們這一邊的啊。”
在座的人都知道,因為中國要與荷蘭的開戰,外交部另外有人正在跟羅伯特進行著聯絡。期望著能夠靠這個條件,還有北美大陸上中西的必然一戰,而從英國人那裡摳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