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用‘它’來管理天下。不管是明末,還是原時空的清末,每當到國家生死關頭的時候,叫嚷著戰爭的是‘它’的子弟,最後屈膝投降的也是‘它’的子弟,並且在投降後了還總要說一些良禽擇木而棲、識時務者為俊傑之類的話,生怕天底下的人都知道了他們的嘴臉一樣。給自己擦了一次又一次的粉!
滿清可不願意看到自己的‘奴才和狗’,如此輕易地換了主人,還反過頭來打自己,咬自己。當一道旨意下到,數以百千的中低階官員不得不含淚打包起自己的家當,他們其實不想走,他們其實還想留,可是他們的主人手裡握著刀子,不走就要放血殺人,讓他們不得不走!
京城內亂作一團的時候,圓明園裡也是亂成一團,那些訊息靈通的太監們已經開始偷竊宮內的各種珠寶珍玩,有些還偷偷逃出宮去,或者乾脆在偏僻的宮室房間裡躲藏起來。
他們跟宮女可不一樣,後者都是有人家的主兒。滿清的宮女都是包衣旗名下的,而太監可是什麼人都有。如今宮內已經亂成一團,留守北京的八旗新軍第一鎮抽出一個標來充當了運輸隊的角色,把大量宮內庫藏的金銀字畫細軟搬上車。
還有圓明園。
永一直都待在養心殿裡,換上了一身便服,看著一個個淚眼婆娑的嬪妃。永妻妾不多,他有過四個兒子,可是除了長子綿惠立住了腳了,其餘的三個兒子全都夭折。這是個孩子全都是側福晉完顏氏,內務府大臣公義之女。
一次次喪子之痛也將完顏氏的健康完全摧毀。
當永接替幹隆的大位成為皇帝的時候,完顏氏還期望著有朝一日自己的兒子能登基稱帝,繼承大統。可現在看,這就是一個笑話了。
皇室中八歲的的孩子已經不小了,已經很懂事了,綿惠知道父親召自己來見面是為了什麼,他哭著對永說:“皇阿瑪,兒子願意跟您一起留下……”(未完待續。。)
第四百八十二章 清軍要跑
陳鳴接到了北京暗營傳遞來的最後一個訊息。他笑了,笑的非常暢快。
“果然,永果然如此。”
這個史上默默無聞的幹隆第四子果然扛不住壓力了,他選擇了‘東狩’。在這個時候玩這種大遷移,怎麼可能成功呢?陳鳴很想問候一下他的腦殼壞掉了沒有。而且永還選擇了‘留後再走’,這樣的招怎麼不在年前就用呢?現在使出來不覺得晚嗎?
陳鳴率軍奪取了蘆臺鎮,清軍在蘆臺的守軍沒撐過一個上午就大敗而虧,全線一萬三千步兵只逃回去了四千多人,從七里海拉來的上千馬隊,還有永琅自己手下的親衛騎兵,一千四五百人也逃回了不足一半數。
尤其是防線的最正面蘆臺鎮的清軍,更幾乎是全軍覆沒。沒有馬隊壓陣,當無法支撐的清軍一步步被壓出了蘆臺鎮廢墟,等待他們的就是被複漢軍吃幹抹淨。除了永琅的親兵提前帶著他往七里海逃去,蘆臺鎮的七八千清軍只有聊聊三四百人在七里海清軍先頭隊伍的接應下逃脫了這一劫。
跑回七里海的四千多人多數是苗莊鎮和楊家泊的。
陳鳴接著就再接再厲解決了七里海,那裡的清軍被逃到那裡的永琅打包帶回了北塘。所以復漢軍不費吹灰之力的就站住了這塊後世天津小站稻的生產基地。雖然這個時候還沒有什麼小站稻,此時的七里海還是一片蘆葦沼澤,寬廣的湖面滄波浩渺,極目無涯,汪洋如海。
然這也並沒有讓陳鳴與天津直接打通暢快的聯絡,天津東有軍糧城,西有北倉。尤其是眼下已到春季,大地回暖,七里海一帶沼澤遍佈,可供天津城與蘆臺鎮往來的道路就那一條官道。在左右兩邊清軍的耽耽虎視之下,陳鳴只派人向天津轉運了一次彈藥和糧食,用了整整一萬人護送。
從軍糧城外返回七里海的陳鳴‘啪’的將馬鞭丟在了案子上,扯開領子上的倆紐扣,他心口有些氣悶,又有些無奈的吐出一口氣。
“殿下,軍糧城……”劉武望著陳鳴的做派,猶豫的問道。據他對陳鳴的瞭解,陳鳴現在的心情是有些鬱悶氣餒的。
“不管了。等下批人來了,直接派兵把軍糧城看死。”
那裡果然是近幾年新築的城防,中心城防外圍佈置的有獨立的碉堡和炮樓,彼此之間有深深的交通壕溝通,這招是學習了陳漢,又在陳漢的基礎上給出了新發展。因為軍糧城新城的城防不再是中國傳統的正方形或長方形了,而是一個多出了一個腦袋的烏龜狀,中間還是四方形,四個角卻伸出四個‘爪子’一樣的箭頭,那是一個個頂尖往前伸的五邊形。
然後是城